銀鉤
建炎三年的秋雨總帶著鐵銹味。李清照蹲在書案前整理《金石錄》的殘稿,指尖劃過泛黃的紙頁時,忽然觸到片堅硬的東西——半張銀票夾在“隋龍藏寺碑”的拓片里,朱砂印章洇著霉斑,像朵爛在泥里的桃花。
“夫人,該上藥了?!笔膛烫叶酥~盆進來,水汽模糊了她鬢角的白發(fā)。這是她們在金華逃難的的,三年前在江寧逃難時丟了。
錦囊里滾出粒珍珠,珠身上刻著極小的字:“我替你藏了半箱書,在汴梁老宅的井里?!?/p>
字跡是趙明誠的,可他去年就病逝了。李清照的手開始發(fā)抖,珍珠在燈籠下泛著冷光,像他臨終前望著她的眼睛。
正好組成朵完整的桃花,而收款人“李三娘子”的旁邊,多了行小字:“明誠托我,護你周全?!?/p>
字跡是碧桃的。
李清照跌坐在地上,忽然想起三個月前,她們剛到金華時,碧桃半夜總出去,回來時袖管里帶著墨香。她還笑說這丫頭偷偷學寫字,卻沒發(fā)現(xiàn)她用的,正是趙明誠留下的那支紫毫筆。
“夫人……”碧桃端著藥碗進來,看見散落的銀票,突然跪了下去,“先生走之前,把所有的錢都換成了銀票,說怕您性子剛,拿著現(xiàn)銀不安全。他說您肯定認不出我的字,可您少年時替我寫過家書,那筆彎鉤,我練了二十年……”
原來碧桃就是當年汴京賣花婆婆的女兒。那年李清照替她寫的欠條,被趙明誠撿去,成了他求親時說的“佐證”——他說,能對陌生人這樣心軟的姑娘,定是個好妻子。
暮春時,李清照終于湊夠了錢,將趙明誠葬在金華的雙溪畔。下葬那天,她在棺木里放了那支缺眼的鳳簪,和拼完整的銀票。碧桃在碑上刻字時,特意把“趙明誠妻李清照”的“清”字,拉了個長長的彎鉤,像要勾住碑前的那叢野菊。
后來有人說,在雙溪的烏篷船上,見過個白發(fā)老嫗,總對著水面寫詞。她的筆尖在波心劃出的彎鉤,會慢慢浮上來,變成年輕時的模樣,穿著石榴紅的褙子,在燈影里笑。
而那本補全的《金石錄》里,永遠夾著半片桃花,像是誰從當年的銀票上,輕輕揭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