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家是在玉川市青連市下邊的一個小鎮(zhèn)的村里。
玉川市是一個革命老區(qū),當年在這里打過幾場著名的戰(zhàn)役。
農(nóng)民武裝的游擊隊也非常的出名,都上了歷史課本。
又是爬火車又是埋地雷的。
也就是說,在那個時期,玉川市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只是之后的幾十年,作為交通樞紐的玉川市,經(jīng)濟一直沒有發(fā)展起來。
在整個海東省算是倒數(shù)的了。
以至于一提起玉川,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破舊、臟亂差、貧窮落后、坑蒙拐騙、素質低下。
甚至很多城市的車站附近,都游蕩著一群玉川人,坑人偷錢包的,不干好事。
不過最近這十來年,隨著國內(nèi)物流產(chǎn)業(yè)迅猛發(fā)展,玉川總算是乘上了發(fā)展的東風。
整個地市,幾乎都在搞倉儲物流。
放眼望去,全都是一個埃一個大型倉庫。
路上的大掛車,更是一輛接一輛。
白天還好點,一到了晚上,那根本就沒法開車了。
對面大掛車的遠光燈照的人根本睜不開眼。
摁喇叭都沒用,大掛車理都不理。
而且,由于大掛車太多,導致整個玉川的路面,坑洼不平。
常年跑長途的司機,都寧可多繞一點路,也不愿從玉川過。
聽說前幾年,有不少修車鋪子,還在路上撒釘子,故意扎壞來往車輛的車胎,借此牟利。
不過,這兩年玉川官府大力整頓這種現(xiàn)象,加上不少大掛車都是拉幫結派的,扎一次車胎,一群大掛司機拿著鐵棍扳手的就把沿路的修車鋪砸一頓。
所以現(xiàn)在幾乎很少有撒釘子的事情發(fā)生了。
但是,路邊的那些小飯店,依舊是一個比一個黑,宰起過路客來毫不手軟。
王左兒他們一共三個來小時的車程,大部分還是走高速,只有下高速之后才跑一段國道。
但也正因如此,更讓他們見識到了玉川國道的坎坷。
說是柏油路面,可全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大坑。
單向就倆車道,大掛車占一個車道,老頭老太騎的電動小三輪占一個車道。
明明旁邊還有個非機動車道,可那些老頭兒老太根本不管,就得在機動車道上走。
慢慢悠悠的,根本不管后邊堵了多少輛車。
郭鎧跟在幾輛小三輪后邊,一個勁的摁喇叭,可根本沒用,人家根本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