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楊文松敢膽大包天的跟他李默崢作對。
原來都是這一百億給他的底氣。
實話實說,楊文松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掙到這么多的錢,完全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了。
怪不得大家都說他是股神。
但李默崢嘴角浮起一絲不屑的笑容。
如果楊文松是用了兩三年甚至三五年的時間,從白手起家,到掙了一百個億,那李默崢真得對他刮目相看了。
甚至會有些忌憚楊文松。
可是,楊文松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掙了這么多錢,那李默崢反倒不是太在意了。
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外行人不清楚,但李默崢這個內(nèi)行人,卻很清楚。
投資圈里有一句話:在這個市場上,掙得多不一定厲害,活得久才厲害。
巴特為什么是公認的股神?
不是因為他掙得多,而是因為他既掙得多,又活得久。
巴特在這個市場上,已經(jīng)活躍了四五十年了,至今依舊活躍著。
這四五十年間,幾乎每年都會冒出幾個妖孽一般的人。
收益率相當?shù)目植?,一年時間,翻個幾十、幾百倍。
有人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了身家?guī)资畠|、上百億的大佬。
可是這些人,幾乎是全部,都是如流星一般,曇花一現(xiàn)。
憑運氣掙來的錢,最終全憑實力虧進去了。
有人做過統(tǒng)計,沃爾街那邊每年都有所謂的十大操盤手,最近這二十年來,出了兩百位十大操盤手。
可是這兩百個堪稱是全球頂尖的操盤手,到今天,百分之九十都消失不見了。
有去做卡車司機的,有去送披薩的,有鋃鐺入獄的,還有成了流浪漢的。
只有極少數(shù)人,還仍舊是從事著投資行業(yè),但也已經(jīng)淪為了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
楊文松如果用三五年的時間,白手起家,做到一百億的資金規(guī)模,那絕對了不起。
稱他一聲股神,一點都不夸張。
因為三五年的時間,白手起家掙到一百億,需要每年都保證足夠高的收益率,并且能完美的掌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