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梵門自詡為正統(tǒng),若是連佛座的化身都不加以尊重,那豈不是比那些所謂的旁門左道,佛門異端還要異端百倍千倍?
想到此處,梵門武皇心中最后的一絲僥幸與不甘,也徹底被無邊的恐懼所淹沒。
他趕忙收斂了所有外放的氣息,單手立于胸前,對著曹瀚宇深深一躬,姿態(tài)謙卑到了極點,聲音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顫抖:“弟子……弟子修行不精,一時被心魔所擾,冒犯了尊者,還望尊者慈悲,恕罪則個!”
曹瀚宇冷哼一聲,鼻腔中發(fā)出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緩緩收起了身后的三頭六臂法天象地之身,那漫天金光也隨之漸漸斂去。
“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座今日便不與你計較這些了。”
“至于接下來的斗法嘛……”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神色緊張的梵門僧人:“本座自然是不會親自參與的?!?/p>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還心驚膽戰(zhàn)的梵門僧人們頓時面面相覷。
他們賴以取勝的那些珍貴舍利子,此刻可都還在這位佛座的手里呢!
作案工具都給沒收了,他們拿什么跟大晉佛門斗法?
一時間,梵門眾僧只覺得腦子一片空白,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無力感。
梵門武皇此刻也是心中叫苦不迭。
梵門一脈,走的是業(yè)修法的路子,認為人生來便背負罪孽業(yè)障,想要皈依梵門,必先經(jīng)歷千辛萬苦,如同那一路三跪九叩的朝圣者一般,受盡各種磨難,方能洗凈一身業(yè)障,得以踏入梵門清修。
而大晉佛門所走的,卻是與之截然不同的源修法,此法秉持著人性本善,眾生皆有佛性的核心理念,認為人一出生便擁有純凈的佛性本源,后天的修行與誦經(jīng),皆是為了滌蕩塵埃,不沾染新的業(yè)障,從而使得那與生俱來的佛性本源得以覺醒,最終得見真我。
若是以舍利子來比拼佛法純度與高深,他們梵門憑借高僧坐化遺留的舍利,尚能占據(jù)上風。
可若是單純地進行佛法義理的辯論,那他們這些專修業(yè)障,強調苦行的梵門僧人,面對這些講究明心見性,直指本源的大晉高僧,怎么比?
他們根本就說不過啊!
想到這里,梵門武皇只覺得嘴里發(fā)苦,額頭上的冷汗又冒出了一層。
他趕忙再次躬身行禮,姿態(tài)愈發(fā)恭敬:“弟子等人今日有幸得見尊者佛座真容,已是感悟良多,心中法喜充滿,激蕩難平,實不宜再進行斗法了?!?/p>
“待他日弟子等人心境平復,定當再來大晉,向各位討教佛法精義?!?/p>
曹瀚宇聞言,冷笑一聲:“哦?就這么走了?”
那輕飄飄的五個字,落在梵門武皇耳中,讓他心里猛地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