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寧安縣途中,耿家財不敢外露,耿耀去山上捉了只野兔,剛拿起刀打算遞給他爹,一道天雷就直直劈了下來。
那雷追著耿耀劈了五里地,把他僅剩的靈氣全劈沒了。
耿耀摸了摸自己的寸頭,也行,寸頭方便,就是在古代有些格格不入。
被雷劈也有點好處,耿耀可以殺生了,以后可以和他爹學(xué)殺豬。
吃了包子,一家人找到房牙子,等到安置好,已經(jīng)是三天后。
耿家這些年存了不少錢,其中耿耀在山上挖到人參占存錢大頭,原是想買一個院子,誰知這些年寧安縣的房價漲了又漲,存的錢便少了三十兩。
房牙子提議他們可以跟建善寺借上三十兩,利息自然是要的。
耿父耿母衡量了一番,又出去打聽了片刻,回來后同意了下來,房牙子讓人叫來建善寺的僧人,讓耿父簽了借據(jù)。
一個不小的院子,除了正堂,另有四間住房,一間灶房,一間柴房,門口就在街上,穿過兩步寬的小間,可以擺個長板做豬肉生意。
平日把小間這側(cè)的門一關(guān),也不是多吵鬧。
“老大,穿那身新衣服,到地方別板著臉,說話好聽些?!惫⒛傅?。
老大耿武在邊塞是個捕頭,城破前耿家就已打算回鄉(xiāng),武平縣縣令平日對他多有欣賞,言和寧安縣縣令有過兩面之緣,故而幫他寫了封表薦。
今日耿武就是想去縣衙走一遭,看看是否有用。
院子里一棵杏樹,耿耀摘了個杏子吃,道:“我大哥就面癱臉,好聽的話會說才怪?!?/p>
說著他看向一旁給耿武理衣服的惠娘:“大嫂,我大哥會跟你說好聽的話嗎?”
惠娘面皮薄,被打趣的紅了臉,一閃身進了灶房。
耿母沒好氣道:“你還說你大哥,你比他好?你大哥娶了你大嫂,你小弟不隨咱家的人,沒有這一臉兇相,我也不愁,就愁你,怕是連個媳婦都撈不上?!?/p>
耿家三個兒子,老大耿武是捕頭。
老三叫耿文,現(xiàn)在考了秀才。
偏偏這個老二是個沒出息的,取個名字叫:耿耀。
一心想跟著耿父殺豬,以后繼承家里的家產(chǎn),耿父耿母能嘔出一口血來,這殺豬的活算什么家產(chǎn)。
倆人時常感嘆,給老二取錯名字了,早知道叫耿官什么的,說不定早有前途。
耿耀摸了摸鼻子,道:“這還不是得怪娘,你和爹當(dāng)年去邊塞的時候給大哥撿了個媳婦,怎么就不知道給我撿個媳婦?!?/p>
惠娘爹娘餓死,耿母耿父心生可憐,當(dāng)年就帶在身邊,后來長大和耿武情投意合,直接嫁到家里。
現(xiàn)在生了兒子叫耿厚,耿家人喚他厚哥兒。
耿武出了門,耿母把耿耀看了又看,最后嫌棄他狗啃的頭發(fā),道:“你留在家里吧!我和你爹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