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撲!
那個踩中她銅錢的路人。
他身穿簡單的茶褐色斜領(lǐng)交裾外袍,袖口寬大,袖擺衣擺沿邊黑色,是文人常見的衣裳,行走時衣袂翻飛,線條流暢,衣擺下是絲帛履。
這樣簡單的衣裳,穿在他身上,卻姿容無雙,眉目清朗,是書中所寫的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元娘忽而想到阿娘形容自己父親的場景。
鶴立雞群,人群中一眼所見便是他。
是否也是這樣?
陳元娘最愛聽阿娘說爹年輕時的風(fēng)貌,作為女兒,對雙親總是天然有濡慕之情。
奈何她爹故去得太早,偶爾見到旁人父女情深,說自家爹爹如何好的時候,她卻一點插不上話,內(nèi)心便忍不住升起好奇心。
她甚至試過照著阿娘的形容,把爹畫出來,但是……
很寫意。
畢竟什么身披霞光而來,人群中耀目,又要內(nèi)斂溫和,還要有文士的書卷氣。
她只能讓畫中人背后迎著太陽,手里拿著卷書,身上金光燦燦,如亮到發(fā)刺的寶物。
因此……顯得極為奇怪。
她為此一直耿耿于懷,今日忽一見那位關(guān)撲路人,倒是發(fā)覺阿娘所說的形容,似乎真的能存在。
元娘扯了扯身旁阿奶的袖口,交頭接耳,低聲詢問,“阿奶,你覺得那個,站在棚子里的那個年輕的穿茶褐色文人道衣的年輕男子,同我爹像不像?!?/p>
她之所以低聲,是怕旁人聽了會笑。她這樣大的小娘子,親爹定然也上了年紀(jì),怎么會同一個年輕文人相像呢?大抵是想不到她爹終年時的確正當(dāng)大好風(fēng)華。
王婆婆是知道自家孫女對父親的好奇的,沒少問過鼻子眼睛,意圖拼湊。
但是她表面應(yīng)承,心底卻不以為意,她那兒子的容貌氣度,輕易是尋不出與其相左的人。
然而當(dāng)王婆婆抬眼去尋,便是一怔,昏黃混濁的老眼驟然深邃,她搖搖頭,“像,也不像,五官并不相仿,但容貌風(fēng)華都是一樣的難得出眾。雖都有文士的清正雅氣,但與你父親的風(fēng)采有所不同,他恣意從容些,你父親則多些溫良。
“若非說相像,單看容貌,倒更像一位故人,眉眼足有兩三相似。”
王婆婆后一句話,更接近喃喃,眼中流露出些懷念舊事的情緒。
元娘沒聽清,她只聽見前頭的,失望嘆惋。
她盯著那位關(guān)撲路人,表情沮喪,還以為自己能知道親爹究竟長啥樣呢。
許是她目光中的怨念太過強烈,對方似有所感,本來正在安靜聽人說話的他,目光忽然瞥來,正正對上元娘,二人眼神相接,沒有一絲阻隔。
這樣的對視過于直白強烈,元娘一時不知如何反應(yīng),下意識側(cè)頭避開目光,眼神閃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