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棠眸光微亮。
好像看到了熟悉的眼神呢~
安城縣縣學的辯會結(jié)束,那幾位一擲千金的貴公子郎君也走了。
安城縣的官員百姓都以為除了縣里多了一個平安小棧,會和之前一樣,可終究沒過幾日,安城縣就又熱鬧起來,而且不只是安城縣,旁邊的臨縣也一起熱鬧。
臨縣的小吃一條街,變成了兩條街。
不止有小吃還有各家的商鋪開的攤子。
百姓們逛吃食還能買到中意的物件兒,不管是家里頭用的鍋碗瓢盆還是菜碼,哪怕是書本畫冊子都能瞧到。
安城縣就更是熱鬧。
以平安小棧為中心,四周蔓延出四條街,各種的小吃,用具,衣裳,筆墨紙硯,看似是和辯會那日一樣的熱鬧,可辯會那日最顯眼的是文人的東西,而這回更多的是家長里短。
不止如此,四條街外頭還布置了一張小桌子,守在小桌子旁的是衙門的王主簿,別的事兒沒有,就是給往四條街里去買賣的人家一張精細的券。
券上各有不同的優(yōu)惠,最后只說著拿著買賣東西的憑證就能來王主簿這邊領取券上說的優(yōu)惠銀錢。
“這什么道理?衙門這不是虧錢嗎?”有人不解。
“有劉縣令在,衙門怎么可能虧錢~必然是商家補啊?!庇腥说馈?/p>
“商家補?還做什么買賣?不是都虧了嘛。”
“這就不懂了吧,就是為了薄利多銷?!?/p>
“……”
有懂的解惑。
“商家會不會漲價?。俊?/p>
“這就見仁見智了~”
“……”
說的玄乎,不就是看誰眼神好唄~
雖有憤憤然,也有撇著嘴說必然不會去買的,可最后還是如同洶涌的潮水直奔過去。
臨近過年,誰家不買點兒東西?
沒錢的人家即便是年貨,可能也夠不上衙門返還的銀錢的數(shù),可真的到了街面上一看,好像還真比前陣子看的時候便宜了些。
有錢的人家不在乎衙門返還的銀錢,可仔細一算,返還的銀錢都夠往平安小棧吃頓面了。
這不也是白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