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子親手捻去女子頭上的落葉,女子竟也不反感推拒,只癡站著,待到對方攤開掌心給她看時,二人似乎還說了什么,竟凝望著彼此相視微笑。
這但凡有香客在此路過,定然以為是什么背著家里來私會的相好了。
那日商榷安路過王府正堂,寂靜的夜色因李屹其怒砸瓶罐的動靜而打破,亦暫且止住了他的步伐。
靜靜聽聞堂屋內(nèi)所發(fā)出的鬧劇,商榷安之后無動于衷地離去。
不想今日,竟叫他親自撞見這一幕。
無疑與枕戈、李屹其和叫云竹的婢女所述的實情,相差無幾。
那一年真是多事之秋。
娶妧枝,是在商榷安歸家后一年。
那一年真是多事之秋。
與那一年相比,沒被認(rèn)回濉安王府的日子,任何年歲都要比今后的人生更加快意。
七歲,已經(jīng)是全然記事的年紀(jì)。
世人說,三歲開蒙,六歲龍文鞭影,幼學(xué)瓊林。
八歲就應(yīng)當(dāng)通讀四書,讀孔孟之學(xué)。
于開智晚的孩子來說,旁人是塊朽木,商榷安已然是天資秀出,融會貫通。
但他至今亦未弄懂,七歲那年,為何會被過繼給濮國公府。
是不聰慧嗎?不。
是因他出身來路不正嗎?不。
是時局之需,是因當(dāng)時,濉安王和濉安王妃只得三個孩子。
商榷安為長子,彼時有妾室所出二子李平川,隨后便是嗷嗷待哺中的李屹其。
圣上有令,濮國公乃國之重臣,即使政見與圣上不和,當(dāng)朝斥責(zé)帝王,愧對于先祖列宗,被下大獄。
又在牢中為明其志,撞墻重傷,令圣上倍感唏噓,依舊愿對他網(wǎng)開一面,不計前嫌留他一命,準(zhǔn)他歸家休養(yǎng)。
不僅如此,還感念他為江山社稷付出的一切,念及他早年喪妻,空有爵位,將來沒有子嗣繼承,于是做主要選一個聰明的孩子幫他繼承家業(yè)。
濉安王與濮國公深交甚遠(yuǎn),昔年與圣上同為他的學(xué)生,與濮國公政見合一,應(yīng)當(dāng)很愿意為其分擔(dān)。
身為宗親,圣上一句話足以令濉安王惶恐。
未免牽連自身,濉安王自請答應(yīng)下來,愿意讓出一子,去照顧年邁的老師。
至于過繼誰去,長子聰慧,二子庶出,三子尚在年幼離不開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