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園子里,熱鬧無比。
喝酒的喝酒,聽曲的聽曲,還有一些比較風(fēng)雅的已經(jīng)開始吟詩作對了。
秋姨娘打扮像個首飾匣子,那高聳的追云髻上被各種發(fā)飾插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都快看不著黑發(fā)了。
身為十一少爺?shù)纳?,她今兒可是主角,出盡了風(fēng)頭。
一些正頭夫人看不上她這做派,翻著白眼對康氏說:“十一郎以后要叫也是叫你母親,她就是個姨娘,你也不壓壓她?”
康氏苦笑一下:“五房好不容易有個少爺,我們老爺歡喜得和什么似的,我哪兒壓得住她?。俊?/p>
有些夫人心中不屑,想著果然是士農(nóng)工商里最低的一層,規(guī)矩都不講了,這內(nèi)宅都亂成啥了。
鄭豐一個滿是銅臭味的商人,油膩好色,真是讓人看不上。
要不是他姓鄭,她們才不會來他兒子的周歲宴,沒的失了身份。
另外一位夫人問康氏:“這秋姨娘之前那么些年都沒有消息,怎的年紀(jì)不小了,倒生出兒子來了?”
于是不少夫人偷偷把耳朵豎了起來,想取取經(jīng)。
在她們這樣的大家族里,兒子自然越多越好。要都是從自己肚子里出來的,那就更好了。
康氏倒也不藏私,嘆息著說:“這些年為了生兒子,我和我們老爺見廟就拜,送子觀音都不知道請了多少尊。直到去了廉州,那兒有個尼姑庵,叫白溪寺,據(jù)說求子很靈驗?!?/p>
有人迫不及待地問:“你家十一郎便是這白溪寺求來的?”
康氏點頭:“是?!?/p>
“怎么個求法?就是燒香拜佛?”
“這倒不是。”康氏道,“白溪寺的姑子們會來家里,開壇做法,說是能請送子觀音到家里來。聽當(dāng)?shù)厝苏f,真的很神。許多請過姑子們做法的人家都求到了子,而且十有八九是兒子。”
夫人們面面相覷,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驚訝。
“真這般靈嗎?”
“莫非她們真能請來送子觀音?”
“咦,你們說請那些姑子來滎陽給咱們做做法,行不行???”
“不行吧,廉州離咱們這兒太遠(yuǎn)了。而且人家肯定不缺香火,本地人都求不過來,人家哪兒有時間來咱們這兒呢?!?/p>
“多給她們銀子不就行了?”
康氏猶豫著說:“她們倒是愿意來的。”
“真的?”
康氏訕笑一下,有些尷尬地說:“我家老爺還想求一求,想多要幾個兒子,已經(jīng)和白溪寺的姑子們說好了,今年就請她們過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