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不故步自封,只有匡扶正義,民眾才能誠服,國家才能欣欣向榮?!?/p>
“還有楊子倫專門強調(diào)了選賢與能,與民有道,切不可小看這句話啊?!?/p>
“左侯爺,請詳解之?!?/p>
“只有做到可以選賢任能,才能有效治理國家,也才能給老百姓上升的通道?!?/p>
“只有防止整個社會世家化,國家才能積蓄勃勃生氣,否則,死氣沉沉,焉能不敗?”
左中正環(huán)顧一周,繼續(xù)說道:“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這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說,一個國家的存在,一定是因為它的治理得民心、合道義,而不是因為它國家大?!?/p>
“而一個國家的滅亡,也一定是因為治國失去民心,不合道義,而不是因為它國家小?!?/p>
“所以,策論中說,治國者應(yīng)實惠恩澤覆及每個百姓,與其說一百句好聽的話,不如選一個對百姓有利的方向,謹慎地去實施?!?/p>
“而只要是對百姓有利的事,就不要受制或效法古人,只要事情完全合乎事理,就大膽去做,不要因循守舊?!?/p>
眾人默默品味著,大晉文壇第一人果然功底深厚,見解深刻。
尹明光問道:“左侯爺,蛙于釜中那一段當作何解?”
左中正頓時笑了:“楊子倫經(jīng)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溫水煮青蛙,你們還記得吧?”
眾人都點點頭。
“蛙于釜中,溫水徐徐煮之,蛙在怡然自得中不知不覺死亡,而郊外野兔有鷹顧狼視,時時警惕,反而屢屢得生?!?/p>
“國家也好,個人也好,都會在安逸享樂中死去?!?/p>
“因為憂患而朝夕警惕、不敢懈怠者,卻能生存下去。”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芙蓉策這一句實乃至理之言,當浮三大白啊?!?/p>
咣咣咣,左中正連喝三碗酒,他抹了抹嘴,這回酒的感覺總算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