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突然嘆了口氣。
“都是房子鬧的!”
不是,大姨,我沒興趣聽您說家務(wù)事。
可又實在是忍不住好奇。
宋母大概也是憋了許久,跟街坊四鄰說,怕丟了家里的臉面,好不容易遇到李天明這個外鄉(xiāng)人,還和宋曉雨一個村的,估計也是希望能通過李天明,把心里的苦衷傳遞給宋曉雨。
按照宋母的講述,宋曉雨的父親前些年因為事故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宋母和三個孩子,宋曉雨排行第三,上面有一個哥哥,也就是剛才見過的宋曉軍,還有一個姐姐宋曉英,在棉紡廠工作,已經(jīng)出嫁了。
本來家里只剩下三口人,住得還算寬敞,可去年宋曉軍也結(jié)了婚,家里多了一口人,自然就不那么方便了。
今年隨著宋曉軍的孩子出生,矛盾也漸漸的突顯了出來。
宋曉軍的媳婦兒有事沒事的就在家里鬧,話里話外的無非就是宋曉雨成年了,就不該住在哥哥家。
“也怪我,當(dāng)年曉雨他爸沒了,想著以后省事,就把房子做主換成了她哥的名字。”
省事?
能省啥事?。?/p>
說白了,還是因為重男輕女,心里只想著兒子,對女兒不能說一點兒不關(guān)心,但也一定很有限。
后面的話不用說,李天明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宋曉雨受不了哥哥的冷臉,嫂子的白眼,還有……
宋母的唉聲嘆息。
這才報名下鄉(xiāng)插隊,遠離了是非之地。
因為按照宋母說的,她和宋曉雨的父親都是鋼廠的職工,宋父因故去世,宋曉軍接了班,宋母是正常退休,按照規(guī)定,她的工作崗位也可以由子女繼承。
這種接班制度,一直到1986年才被廢除。
也就是說,宋曉雨完全可以繼續(xù)留在海城。
結(jié)果卻因為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最終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這還真是……
原生家庭永遠是決定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
宋曉軍夫妻兩個或許不單單是為了居住環(huán)境寬敞一些,更是盯上了本該屬于宋曉雨的工作崗位。
當(dāng)然,這些和李天明沒關(guān)系,他也用不著去求證。
剛剛宋曉軍反應(yīng)那么大,或許是在擔(dān)心宋曉雨受不了農(nóng)村的生活,讓家里幫她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