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一起來了。
等到他們行禮完畢,朱允熥說道:“這一次回去祭祖,讓我看到了很多,在宮里看不到的事情,鳳陽水患,盡管是控不住大水,無法左右天意,但當(dāng)?shù)氐墓賳T盡心盡力,而宿遷……”
提起宿遷,他就生氣了,又道:“宿遷的知縣,包括那些豪紳地主,全部被我凌遲了!”
此言一出,使得部分官員感到背脊一寒。
他們再一次在想,殿下真的有陛下那一份兇狠,動不動就把人凌遲,都還沒有進行審問。
但是,誰也不敢提出這句質(zhì)疑。
因為朱允熥離開宿遷時,萬民相送,不斷被塞禮物的事情,報紙上已經(jīng)刊登出來,他們是知道的。
單純看百姓的態(tài)度,他們就明白朱允熥當(dāng)時做得很好。
朱允熥說道:“我想和你們聊聊,關(guān)于吏治和治水的事情,你們有什么想說的,盡管提出來,說的無論對錯,都無所謂。”
凌漢首先說道:“陛下,臣認為吏治需要整治,但又太不容易整治,要知道天下官員那么多,有些地方的官員,欺上瞞下,只要他們截斷了在地方的一切消息,外面就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稍稍停頓,他續(xù)道:“臣認為,還是先治水,把水治好,水患少發(fā),保證百姓的安全,再治理官場?!?/p>
他首先發(fā)表意見。
完了,其他的官員,也陸續(xù)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更多的,還是建議治水。
因為把水治好,比把官員治好容易太多了,一旦要整頓吏治,還容易得罪不少同僚。
很多方面,都是吃力不討好。
朱允熥聽著他們發(fā)表的言論,心想這些官員,很多都是老油條,他們現(xiàn)在提出的建議,平庸中庸,但又集中認為要治水。
畢竟這樣是不會破壞了,他們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