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載春秋過。
春水溶溶,一彎垂柳拂波。
青州碧水江邊靜靜泊著一艘畫舫,題名“喚蓮”。
簾幔低垂,舫間站著一位姑娘,她生得瘦弱,單著一件青色素衣,春風(fēng)一晃便怕催折,半張淡白娟紗掩著面,似一泓白霧,唇擷粉黛堪堪被遮去,只見得眉下那雙盈盈亮的眼眸。
司衣荷挽起袖口,烏發(fā)松松編就長辮,零星綴著幾朵小花。
“姑娘,我們這就到青州啦!”映香手里拾掇著畫卷,將一些需擺放出來的擱在身側(cè)。
司衣荷摘下娟紗,微微頷首道:“嗯,讓照野師兄把我爹爹推出來。
”當(dāng)年遠(yuǎn)逃京城,司柏書的左腿便落下了病根,盡管氾頭幫好心收留并找來大夫醫(yī)治,也終歸無甚作用。
映香和照野便是那時(shí)他們拾來的伶仃稚子,司柏書心憂追殺不斷,恐連累氾頭幫,小住幾日便帶著司衣荷離開了。
父女二人將老屋草草變賣,自此便靠著販賣字畫,流徙四方。
恰逢無家可歸的映香、照野兄妹二人,便將二人帶在身側(cè),傳以謀生之技,也能幫著司衣荷照看父親一二。
這艘畫舫,是他們數(shù)年積蓄累累造就,畫舫不大,倒也能容得下他們四個(gè)。
這些年他們靠此漂泊,輾轉(zhuǎn)南北,每到一處地方便停泊一段時(shí)日,臨靠著岸邊支起書案,將字畫一一鋪陳開來。
照野推著司柏書自內(nèi)室而出,司衣荷瞧見便上前接過輪椅:“爹爹我們到青州了。
”“荷兒不必憂心爹爹,我喝了湯藥,現(xiàn)下困倦得很,你同映香且先去岸邊,明日便由爹爹來。
”司柏書微涼的指尖輕拍她扶在輪椅上的手,溫聲道:“到了青州,往后便往回走罷。
”司衣荷心中明白,青州離那京畿之地,快馬疾馳路程不過三日有余,只隔著一座小城。
她沒回話,只叮囑照野好生照顧父親,旋即捧著書畫對映香道:“今日把途中我畫的那幾幅擺放出來,這青州近著京城,眼光便也不會(huì)太低。
”“明白。
”映香拿著畫卷貼近司衣荷,擔(dān)憂道,“姑娘,你心里是不是有事呀?自出發(fā)來青州,我便總覺姑娘心事重重的。
”司衣荷捏著畫卷的手微微縮緊,很快便收起思緒,佯裝嗔怪道:“胡扯,我心中哪有什么事情呀。
”她不想說,映香也沒再多問。
此處岸邊連著青州最繁榮的街道,司衣荷手腳麻利,不多時(shí)便把書案支起來了,彼時(shí)雖天色已漸晚,但那往來行人卻只多不減。
司衣荷她們也售出了幾副字畫,映香連連稱贊:“姑娘的手筆饒是貴人來了,便也要被迷得走不動(dòng)的。
”兩人嬉鬧著,恍然未覺案前站了一人。
來人約莫四十歲左右,臉色潮紅,一只手拎著酒壺,另外一只手竟是直直地落在映香臉上,映香驚得大叫,司衣荷發(fā)覺便立馬把她護(hù)在身后呵道:“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