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總,聊生意前,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張之平語氣誠懇,像和老友聊天,“您覺得,如今咱們華夏的年輕人,最缺什么?是吃不飽還是穿不暖?”
不等回答,他自顧自地說下去:“都不是。生活好了,溫飽不愁。我覺得,他們心里缺的是陪伴,是朋友。是孤獨啊。”
“我們那代人小時候住大雜院,街坊鄰里都是伴兒?,F在孩子呢?關在高樓里誰也不認識。放了學,只能對著電視、游戲機發(fā)呆?!?/p>
“所以我們的‘qq’,從來就不只是個聊天工具。”
他眼神變得悠遠。
“我想把它做成一個‘家’,安在電腦上,永遠熱鬧、永遠有朋友等你的家。”
“把這‘家’的鑰匙,免費送到每個年輕人手里。他們在這家里能找朋友、建圈子、分享悲喜,打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p>
他看著秦雨,問出最關鍵的問題:
“您想想,十年后,當全華夏幾千萬甚至上億年輕人的社交關系、青春記憶、朋友愛人全在咱這‘家’里時,”
“這‘家’本身,不就是這個時代最值錢、最無價的資產么?”
這番話,沒提“社交網絡”、沒提“用戶粘性”、更沒提“網絡效應”。
但它描繪的藍圖,暗含的核心商業(yè)邏輯,卻像一把尖刀,精準剖開了未來十年的黃金風口!
秦雨內心巨浪翻涌!
看著張之平真誠的臉龐,她大腦卻在急速運轉——用戶關系鏈!社交圖譜!平臺壟斷!
這些只在高盛頂層分析報告里才出現的詞,竟被眼前男人用一個“家”字輕描淡寫地囊括!
震撼未消,張之平已開始講第二個故事。
“至于‘神農計劃’,就更簡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