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當過幾個月國師的人,如今的孔大千穿著一身整潔的袍子,光是往那一站,就自帶氣場,忽悠個老百姓,那是輕而易舉。
當然,這事情其實也不能說是忽悠,而是跟老百姓們點名了其中的利弊關(guān)系。
在他們大周,讓孩子去讀書,而且還是免費讀書,那真的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種田的人當然也需要,種田產(chǎn)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說是攸關(guān)他們大周的生死存亡也不為過。
但問題在于他們大周內(nèi)部會種田的人太多了,隨著領(lǐng)土的越來越大,周緒缺的是人才,以能識文斷字為門檻,上不封頂?shù)娜瞬牛?/p>
自打周緒‘義務(wù)教育"的新政策推出的那一刻起,以孔大千為首的宣傳部門,就不斷的出沒于各處的酒樓茶鋪,甚至街頭巷尾。
在他們將自己的思路,說給了酒樓茶鋪的那些客人們聽了之后,那些客人們轉(zhuǎn)頭遇到相同的話題,必然也會跟別人說。
這么一來,一傳十、十傳百,短短幾天工夫,各座城池帶自家孩子來報名讀書的老百姓,人數(shù)就一路暴漲。
近段時間,大周內(nèi)部不可謂不熱鬧,聽著外面有關(guān)于新政策的最新消息,李博文一臉感慨。
盡管早在新政策剛出來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理解了他們陛下的意思,同時也想通了。
“老爺,剛才阿福說你要讓韜兒去那學堂報名?為何要如此做?韜兒的啟蒙,自有族里的先生來做,何須去那學堂,跟那些泥腿子一塊兒讀書?!”
如今李博文讓她的心肝寶貝去那什么學堂讀書,這讓李夫人如何能夠答應(yīng)?
像他們這種世家大族,讀書自有族學的先生,哪有去外面讀書的道理?這不是招人笑話?
看著一哭二鬧三上吊起來的夫人,李博文頓感頭大如斗。
“老爺你不管韜兒的前途,那我也不活了!”
但當著新政策正式推廣開來,并在百姓群體中取得出色成效的時候,他依舊是不得不佩服他們陛下的手段。
“婦人之見!這件事沒得商量,明日一早,你不送去,大不了我請假半日,親自送韜兒去報名!”
結(jié)果這事才剛吩咐下去,還沒過半個鐘頭,那李夫人便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
“韜兒也到了該啟蒙的年紀了吧?你去跟夫人說一聲,明兒一早,就帶著韜兒去城內(nèi)的學堂報名,去吧?!?/p>
也沒辦法,她與李博文膝下只有一兒一女,長女李沁兒,如今已經(jīng)入宮成了淑妃娘娘,小兒子李韜才剛五歲,可以說是她的心肝寶貝,什么東西都想給他最好的。
李夫人一聽,頓時紅了眼眶,哭鬧起來。
心中一番感慨過后,李博文沉默了兩秒,隨即開口……
“你要表示就表示,但干嘛拿韜兒的前途表示?而且老爺伱也說了,沁兒在宮中頗得圣寵,那向來韜兒就算不去那學堂,陛下也不會怪罪的?!?/p>
而且在她看來,外面的那些個教書先生,能有什么水準?
看著自己夫人的那副樣子,李博文亦是感到一陣頭疼。
此時此刻,李夫人情緒顯得十分激動,頗有那么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思。
面對明顯有些胡攪蠻纏起來的夫人,李博文的耐心逐漸消退。
“我自然有我的考量,這次是陛下提出的新政,咱們沁兒在宮中頗得圣寵,那我們自然也該有所表示。”
“你這是做什么?韜兒何嘗不是我的心肝,我就這么一個兒子,我還能害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