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么多人有疑問,這里統(tǒng)一做個回復。
首先要說明的是,日本救災主要靠社區(qū)自治,包括避難所都是由類似居委會這樣組織管理的。
救災的主要力量(看清楚主要力量)不是政府和軍隊,和不同。政府主要負責災后重建。
呵呵!有智商的讀者看到這里,一定會說,作者你把我當吧?
exce?日本那么重視地震,救災政府和軍隊不是主力?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阪神大地震兩小時后,日本首相才在看電視時知道阪神發(fā)生了大地震,而內(nèi)閣會議結束時神戶已一片火海。
震后6小時才首次召開高級別對策會議,大型設備震后三天才獲批投入救災。
至于自衛(wèi)隊根據(jù)日本自衛(wèi)隊法規(guī)定,自衛(wèi)隊參與地方救災工作,所在地的知事事先必須以書面的形式請求自衛(wèi)隊派出,否則如電話、傳真等其他方式均無效。
日式各級政府部門管理色彩濃厚,條條塊塊的行政組織使中央與地方自治體之間、中央政府各部門之間過于強調本部門的職能權限,結果造成系統(tǒng)內(nèi)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缺乏相應的協(xié)調性和一致性。
震后消防車、救急車等救災設施和救援物資嚴重不足,急切需要中央政府出面調動物力資源緩解壓力時,卻“幾乎看不到政府的指揮以及在救災方面的聯(lián)絡?!?/p>
沒看錯,這就是日本政府?這也是xx的優(yōu)越性。
你想要第一時間看到救援?抱歉,我們先開個會投票先。
日本被規(guī)則和程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職能機構被批評恪守教條、墨守陳規(guī),沒有英雄史詩般的英明領導,沒有振臂高呼的正確指揮,制度上的捆綁使得日本政府并不是政府應急管理的典范。(當然這一切在經(jīng)歷過阪神大地震之后在逐步改進,但是文中的設定是按照阪神大地震為模板,升級的一次災難,因此沒有經(jīng)歷過阪神大地震的日本政府做的應該比文中所側面描敘的更差)
日本自衛(wèi)隊11年人數(shù)十五萬人左右,東京警察部隊大概在三萬人左右,東京多大?
東京下轄23個特別區(qū)、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千米,人口約1329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東京都市圈總人口達3700萬,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qū)和都會區(qū)。
此外,東京擁有全球最復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tǒng)和通勤車站群,其中東京地鐵系統(tǒng)每日平均客運量達10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首位。
就算把整個自衛(wèi)隊和警察部隊,投進去救災不過是杯水車薪,這就是為什么日本救災的主力是民眾的原因。
不對,我們不是和你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說的是,豬腳背景這么大,豬腳龍傲天,豬腳這么聰明為什么會在地下被埋差不多十天?為什么會沒有人救他?搜索隊的嗎?
首先大家得搞清楚,地震搜救的難度。
看新聞大家覺得地震現(xiàn)場應該可能就是大工地,一群人效率很慢的干著農(nóng)民工一樣的活。其實地震人員搜救是個技術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程,并不是沖進去把人扒拉出來就行的,蠻干導致的后果可能是害人害己。
前后就包括災情評估、裝備準備、營地建設、后勤保障、團隊協(xié)作等多個方面的工作,這還沒有包括最重要的人員搜救工作。
人員搜救是災害救援中最困難也是最關鍵的,難度很高,技術性很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情,然而災害救援并不僅僅只有人員搜救(雖然大家最關心這個),包括了大量的內(nèi)容,比如災民安置、現(xiàn)場消殺、物資發(fā)放、食物供給、心理干預、飲水供給(這也是技術性很強的)等等。
專業(yè)的救援人員其實很少不說,人員搜救只能靠靠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你們先得弄清楚生命探測儀的工作范圍,實際上它沒有搜救犬好使,但是合格的搜救犬很少不說,能力依舊很有限。大多能獲救的,都是掩埋在表層的受災群眾。
所謂派出搜救隊,在龐大的東京救不知道位置的兩個人,只具有象征意義,并沒有實際意義。
當然華夏派出百來萬部隊,把東京占領了,在翻個底朝天,還是有機會的。
算了,還不如直接占領日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