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機制下,林峽谷有現成的教育體系,成套的課本,一開始引路的老師。
還有贈送的基礎資源,鹽,煤,鐵等等,這兩個就解決了發(fā)展的大頭。
除此之外還有防護網和身份證,這兩簡直就是王炸,把進來的人管得死死的。
胡蕓相信若不是有防護網限制出入,林峽谷絕對不會這般風平浪靜。
先天條件給得這么足,當然可以放開了手腳干。
比如她們能夠強硬地拒絕拉攏外面的現成勢力,不必妥協,保證自身純潔性。
比如她們不用依賴外面的人才管理,可以普及教育培育新式人才。
胡蕓現在很少在會議上開口說話,因為她不確定自己以往積累的經驗,對林峽谷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是突破點還是新的枷鎖。
雖然同根同源,但林峽谷終歸要在摸索中發(fā)展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路線。
幾人在會議室里聊到半夜,初步商量出一個大致方案。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剛才有人在會議上說的話不錯,林峽谷發(fā)展至今,物資供應還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每次人口一增多就顯得窘迫起來。
集市售賣的貨物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這也限量,那也限量,前段時間雞蛋緊缺時,倒賣雞蛋的行為屢見不鮮,搗毀一個據點,很快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據點。
逼的她們差點都想直接收購那些小院人家自養(yǎng)的雞蛋,從貨源解決問題,哪有功夫天天在那玩貓抓老鼠的把戲。
說來說去,都是物資供應不上。
絕對平均帶來絕對貧窮,是該提高生產效率了。
經過一系列會議商討,最終定下鋼鐵廠和紡織廠作為試點,把三成的基礎崗位就職時間延長至三年時間,優(yōu)先考慮入取畢業(yè)后全天崗位和附近有房的人,剩下的崗位依舊采取兩個月輪換制,跟著學校的課程走。
成效如何,只能交給時間驗證。
一切都是未知。
消息對外宣布后,許多人都奔向告走,喜氣洋洋,尤其是那些老人,覺得忙忙碌碌這些年終于可以稍微安定下來了。
雖然他們依舊嫌棄三年的時間太短,恨不得直接就在一個崗位上干一輩子,最好再把崗位傳給子子孫孫,這才叫一個穩(wěn)定呢。
不少人盯著那三成的固定崗位開始絞盡腦汁,優(yōu)先分配附近有房的人,這沒什么好說的,能分到房子的人基本不會太差,畢竟現在又不是剛開始的那會兒,三個人里就有一個人能分到房子,現在人口激增,建房子的速度又跟不上,可能就要五個人競爭一間房子了,能在這個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走哪都不怕。
可另外一條路就簡單多了,只要兩年內都沒達到升中級學校的要求,不就可以畢業(yè)進入全天的崗位分配嗎,那樣他們就能謀一個比較安穩(wěn)的差事嘍?
兩條路,一條前程遠大但要費勁往上爬,一條安穩(wěn)只要躺平擺爛就好。
春林回去把事情和建業(yè)一說,語氣有些低落:“這是在分化?!?/p>
建業(yè)不以為意道:“人人如龍當然好,但以現在的結構,終究是少數人管理多數人,沒那么多管理崗位給他們爭啊,還不如提早篩選掉一批沒有競爭意識的,還能保證生產呢?!?/p>
在建業(yè)看來,林峽谷能夠平等地拖著每個人至少讀書兩至三年已經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壯舉了。
難道還能拖著一輩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