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靈氣鼎盛的上古時期,雖說覺醒血脈之力的難度相對較小,但即便是在頂級世家中,能夠覺醒的也不過寥寥數(shù)人。
而這些覺醒者,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藍金期就完成了血脈覺醒。
能在紫金期覺醒的,放眼整個上古時期,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據(jù)典籍記載,當年那些在紫金期覺醒血脈的上古天驕,最終無一不是登臨絕巔的絕世強者。
當然,這絕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汪憐兒的資質(zhì)就一定凌駕于那些上古天驕之上。
其中的玄機,還跟以下兩個關(guān)鍵因素有關(guān):
其一,血脈覺醒的難度與血脈傳承本身的強弱息息相關(guān),始祖留下的血脈傳承越是強大逆天,覺醒的難度就越高,成功的概率也就越低。
傳聞中那些觸摸到天道極限的至強者,其血脈甚至需要特定的契機才能覺醒。
其二,天地環(huán)境的劇變更是關(guān)鍵。
上古時期靈氣充盈,大道法則清晰可感,覺醒相對容易。
而如今靈氣枯竭,天道隱沒,覺醒難度本就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
這就好比要在干涸的河床上逆流而上,能覺醒已屬奇跡,覺醒時間自然會被大大推遲。
回想起覺醒血脈的那個夜晚,汪憐兒嘴角泛起一絲復雜的苦笑。
那是在她剛剛突破紫金中期后的第三日深夜。
皎潔的月光透過天音閣的琉璃穹頂灑落,為這座沉寂已久的圣地鍍上了一層銀輝。
汪憐兒盤膝坐在天音閣中央的悟道臺上,周身縈繞著淡淡的紫色光暈,正在鞏固剛剛突破的境界。
這里曾是汪家最神圣的禁地,四壁鐫刻著無數(shù)玄奧的音律道紋,每一道紋路都蘊含著音律大道的至理。
相傳萬年前,汪家那位驚才絕艷的始祖就是在此聆聽天籟,參悟出震古爍今的音律功法,最終以音入道,踏破虛空,成就神境至尊。
那時的天音閣,每日都有族中天才在此悟道,琴音繚繞,道韻綿長。
然而天道輪回,盛極必衰。
隨著歲月流逝,汪家血脈中的音律天賦日漸稀薄,能覺醒琴類武靈的后輩越來越少。
到了近百年,族中子弟覺醒的多是刀劍類武靈,這座曾經(jīng)孕育了無數(shù)音律大能的圣地,漸漸成了族中最冷清的角落。
說來倒也諷刺,也正是因為這份沒落,才讓身為庶女的她——這個在族中最不起眼的存在,得以踏入這座曾經(jīng)連嫡系子弟都難以企及的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