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你怎么看?”
“回父皇,兒臣以為,朱蕭索此舉,有些不妥?!?/p>
“哦?為什么?”
“文經(jīng)流派修士在朝中為官的人數(shù),僅次于程學(xué)流派。他成立新文經(jīng)流派的事情,不論對錯,都會引起謫仙國的震動,說不定會引起變革。就如您常常教導(dǎo)兒臣的,動搖根基的變革是亡國之兆。兒臣認為,朱蕭索這件事做得有欠考量?!?/p>
“確實,這樣的事情,不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還有呢?”
“還有?兒臣愚鈍,只想到了這些?!?/p>
“不,你已經(jīng)很好了。自朕突破失敗后,一直對你言傳身教,你學(xué)得很好。對這一次朱蕭索的事情,你沒有站在文經(jīng)流派的角度去看是非對錯,而是站在一國之君的角度去看功過取舍,朕很滿意了?!?/p>
“兒臣惶恐?!?/p>
“但通過這件事,你還要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朱蕭索這個人,究竟可不可以用,能不能用,怎么用?!?/p>
“還請父皇點明。”
“他和文通天的仇,似乎很深,深到他要刮起掀翻現(xiàn)在文經(jīng)流派根基的狂風(fēng)。這個人,很記仇。朱蕭索的那篇《滕王子安賦》,表明了他懷才不遇的想法。兩點結(jié)合起來,這朱蕭索可以用,但你敲打他的時候,最好也賞個甜棗,這樣他才會深感圣恩,牢牢待在你的身邊。”
“兒臣知道了。”
“好了,回去吧,剩下的事情,都無足輕重了。明天,詔朱蕭索進宮,朕要和他聊聊?!?/p>
“是?!?/p>
對問
朱蕭索講完后,除了那些想要出嫁的小姐,滿樓俱寂。
那些文家的修士不敢吱聲,因為這是朱蕭索的主場,他們要是鬧事,可能會被人教訓(xùn)。
那些支持朱蕭索的文經(jīng)修士也不敢吱聲,因為他們不知道支持朱蕭索的究竟有多少人,自己如果傻不拉幾跳出來,再被集火就得不償失了。
朱蕭索另立山頭,高舉大旗,和文通天打擂。
一個是國主欽點的太子重臣,文經(jīng)數(shù)理雙天才。另一個是古今第一文士,以出圣境修為名滿天下的文圣。
這種級別的交手,一個余波,都能絞死無數(shù)不自量力的愣頭青。
來哭笑樓聽朱蕭索言論的,都是有心之人,沒有傻子。
所以,不論是敵是友,都在觀望。
沒人說話,對朱蕭索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說明他撬動文通天地位,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就連他的徒子徒孫,都不敢跳出來指責(zé)自己。
那就說明了,所有人都是一個想法。
誰贏了幫誰。
無形之中,朱蕭索將文通天拉到了自己的跟前,兩人回歸同一起跑線。
朱蕭索對此次開宗立派言論取得的成果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