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拿起一把試了試手感,弓身微微彎曲,發(fā)出細不可聞的“嗡”聲,在這漫天風雪里,竟透著股蓄勢待發(fā)的勁。
制作長矛的隊伍在另一側的雪地里鋪開了陣勢。
二十根碗口粗的松木被工兵鏟和砍刀截成等長的木桿,截斷處的木屑混著冰碴簌簌掉落,在雪地上堆成小小的錐形。
最壯實的男生掄著簡單加工成的粗糙石斧反復劈砍木桿頂端,斧刃陷進凍硬的木頭里,每一下都帶起細碎的冰屑,直到把頂端削成尖銳的棱形,才換手用燧石細細打磨。
燧石邊緣鋒利如刀,在木頭上反復刮擦時發(fā)出“沙沙”的輕響,火星偶爾濺在雪地上,瞬間熄滅成一小團黑痕。
打磨到最后,矛尖鋒利得能輕松劃開凍硬的雪層,甚至能在陽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湊近了看,刃口泛著細膩的白茬,像是凝結了一層冰。
個子最矮的女生抱著捆灰撲撲的布條蹲在地上,布條是從撕裂的防寒服上扯下來的,棉纖維里還沾著沒化的冰碴,凍得硬挺。
她把布條在木柄上一圈圈纏得密不透風,手指凍得發(fā)紅發(fā)僵,每纏三圈就用牙齒咬著繩頭用力勒緊,打個死結,結扣深深嵌進木頭紋理里。
“這樣握著不打滑,”她呵著白氣搓了搓手,指縫里還夾著細小的棉絮,“就算沾了雪也穩(wěn)當?!?/p>
當二十柄長矛并排靠在崖壁上時,整整齊齊像一排沉默的衛(wèi)兵。
陽光透過松枝的縫隙灑下來,在矛尖上跳著細碎的光斑,冷冽得像淬了冰;
木柄上的布條被風掀起邊角,露出底下被勒出的深痕,那是反復纏繞打結才留下的印記。
偶爾有雪粒從崖頂落下,砸在矛身上,發(fā)出“嗒”的輕響,像是在為這支臨時趕制的武器隊伍,奏響無聲的誓師曲。
布陷阱時,黃昏正順著山脊往下淌,把支谷染成一片朦朧的橙紅。
風里的寒氣重了三分,刮在臉上像貼了層冰。
李默蹲在雪地里,指尖捏著根細麻繩,凍得發(fā)僵的指節(jié)微微泛白。
戰(zhàn)術課上教官的話突然在耳邊響起來,連帶著那雙手比劃倒刺結的動作都清晰得像在眼前……
“倒刺結的關鍵是回勾,”教官粗糙的拇指在繩結上繞了個圈,“野獸一掙就會越勒越緊,想松都松不了?!?/p>
他低頭瞅了眼手里的帳篷繩,繩股里還嵌著點沒揉碎的冰碴。
在兩根碗口粗的松樹間繞了三圈,繩身勒進凍硬的樹皮里,留下淺淺的白痕。
末端系著的木片是下午特意削的,邊緣被燧石磨得鋒利,此刻呈四十五度角向外撇著,尖梢在殘陽下閃著冷光,像顆藏在雪里的獠牙,就等獵物撞上來。
“繩網(wǎng)得離地半尺,”李默往雪地里砸著木楔,松木楔子帶著風聲陷進凍土,把繩網(wǎng)的四個角固定得死死的,“剛好夠纏住野獸的腿,高了攔不住,低了容易被雪埋。”
網(wǎng)眼大小是用拳頭量的,剛好能穿過卻卡得住蹄子,那是昨天觀察狍子腳印記下的尺寸。
三個女生跟在后面忙活,棉手套早被雪浸得濕透,凍成了硬殼。
她們把枯枝和松針一點點鋪在繩網(wǎng)上,動作輕得像怕驚動了什么,連松針的朝向都模仿著周圍的雪地,讓那片偽裝看起來與周遭的白渾然一體。
只有蹲得極近,才能透過半融的冰層,看見底下隱約晃動的繩影,像條蜷著的蛇。
三道繩網(wǎng)陷阱在營地外圍拉開了環(huán)形防線。
最外側的網(wǎng)眼最大,繩身也最粗,是給野豬或熊瞎子預備的,繩結處還纏了圈鐵鏈,是從廢棄的帳篷架上拆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