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水火
之后周緒又將手中武器換成了月牙戟,用月牙戟對藤甲進行刺擊。
因為攻擊性質(zhì)的不同,這刺擊留下的缺口,是要深過斬擊留下的斬痕的,不過也沒能刺穿這藤甲。
而在這個原始時代,相信那些部落里的原始人,基本都還在用骨制武器和石制武器,能夠?qū)λ麄儤?gòu)成的威脅可以說是被降到了最低。
接下來,就剩最后一項測試了……
“去取一個火把來。”
“是!”
一聲應(yīng)下,那名部落成員一路小跑著為周緒取來了火把。
接過火把,周緒二話不說,直接就將那火點向了那藤制的胸甲。
火燒藤甲兵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周緒當(dāng)然也不例外。
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很明確的暴露了藤甲的弱點。
當(dāng)然,即使如此周緒也要試上一試,對他來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
而在這個簡單的測試中,周緒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火焰的灼燒之下,這藤制的胸甲根本就沒被立即點燃。
他甚至舉著火把,在那藤甲上來回?zé)撕脦兹Χ紱]事。
面對這個情況,周緒眉頭微挑,顯然,事實和他的預(yù)期有所出入。
但周緒也沒想太多,直接改變了火攻的方式。
移動的火點不燃藤甲,那他就干脆舉著火把,一直對著一個地方燒。
這種狀態(tài),燒了十幾二十秒后,藤甲開始冒黑煙了,真正點著,是在對著一個地方,持續(xù)燒了半分多鐘之后。
在這個前提下,那火苗還一撲就滅,讓周緒此刻的表情微妙到了極點。
【難道是我的處理方式有問題,所以材質(zhì)特性和原本的藤甲有了出入?】
但此時的周緒并不知道的是,火燒藤甲兵本身就只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而《三國演義》是一本而不是歷史!
這里面的故事是具有藝術(shù)加工成分的,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計,放在現(xiàn)實里,一輪箭雨直接就能把諸葛老兒射成刺猬,肯定不能當(dāng)正史來看。
在這個前提下,明代的書籍中,倒是對藤甲有所記載,上面是這么描述藤甲的‘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于水火,又以此藤作笠,臨敵作盔,陰則備雨?!?/p>
這書里明明確確的寫了,利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