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盒子羅旭的心理價位在百元區(qū)間,說白了就是大幾百塊。
這開口四千八……都沒法還價。
見羅旭的表情,男人又補了一句:“保老,清的!”
羅旭點點頭:“我知道,不過差得有點遠,我倆都是學(xué)生,出來逛街口袋里也不多?!?/p>
說完,羅旭故意露出無奈的笑意,旋即站起身。
“那你說個價我聽聽!”
見羅旭起身,男人終于耗不住了。
羅旭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看了看葉姍姍:“喜歡?”
“還好吧,很精致,但如果價差得多就不要,大旭,我主要是想和你學(xué)學(xué)!”
葉姍姍的回答很理智,也讓羅旭十分欣慰。
這心態(tài),才合適這一行!
其實這一行并不單指古玩,哪怕在珠寶玉石行業(yè)也是一樣。
要知道,玉石一類的都屬于黃金產(chǎn)業(yè),也就是同樣的東西,價格區(qū)間拉得很開,可以說你能花三十萬拿下的物件兒,很有可能被別人七八萬就拿下了。
很多東西表面上都有官價,但官價并不代表成交價,具體多少錢能拿下,還是要看買家的眼力和口才了!
羅旭點了點頭:“行,那咱再看看!”
說完,他拉著葉姍姍的手又走到了隔壁攤位。
讓羅旭慶幸的是,今兒來北郊古玩城的人不少,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奔著燈會來的。
不管是一家老少、還是三口之家,又或是戀愛情侶,他們更多會停留在夜市的小吃攤和飾品攤上。
所以這一會兒還沒人在隔壁攤子看物件兒。
羅旭蹲下掃了一眼攤子上的物件兒,卻發(fā)現(xiàn)其實這兩個攤子的東西相差無幾。
老的不少,包括晚清民國、五六七的物件兒,關(guān)鍵是類型和擺放方式也相似。
大致看了一遍,羅旭準(zhǔn)備先找一個老物件兒問問價,目的很簡單,為那個筆筒打掩護。
其實倒不是說每次撿漏都必須要一個掩護,主要是怕萬一筆筒的價格談不攏,可以拿另一個物件兒來緩緩價格。
所以他要找的物件兒價格不能太低,至少要一眼看上去比一個粉彩筆筒價格高一些。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個小銅爐上。
那銅爐不大,十公分左右的直徑,高也就是五六公分,托在手里不足巴掌大。
表面包漿看老,做工精細,曲線流暢,下半部分為純銅無雕,但憑鼓形特點和拋光平整度,便能一眼看出是水平不低的匠人之手。
而上半部分則猶如竹編一般,編成了一個鏤空的籠子,當(dāng)然,并非竹制,而也是純銅打造。
那銅質(zhì)竹編可以說雕刻得細致入微,甚至連編織線都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