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低聲說:“你看,他們不是演,是過?!?/p>
我站在石階上,看著那一列列穿戴整齊的苗人在歌聲中穿村而過,一時分不清自己是來訪者,還是歸人。
我寫下:
“湘西的歌,不在耳朵,是在血液;
苗寨的路,不是景點,是儀式,
是一代代人穿過命運時,為自己畫下的回旋?!?/p>
三、巫儺之魂:山神、面具與信仰的微光
我第三天前往龍山縣附近的一個巫儺文化村。
巫儺,是湘西最古老的信仰體系之一。在這里,山不只是地形,是神只;風不只是氣候,是靈語;疾病不只是生理問題,是祖先的提醒。
我參加了一場儺戲儀式,演員戴著木雕面具,舞步剛勁,鼓聲厚重。他們并不在意觀眾,只在意動作是否到位,是否“請得下神、送得走靈”。
一位負責雕刻面具的老師傅告訴我:“一副面具,要有眉心,要有眼神,要有口氣,不能光好看,要能‘請神’?!?/p>
我問:“您信嗎?”
他反問我:“山那么高,雨那么準,風知道節(jié)氣,你不信,有誰在幫你?”
我笑了。
我寫下:
“現(xiàn)代人不信神,但神從未離開;
在湘西,它們只是換了種方式潛伏在面具背后、山風之中。
巫儺不需你相信,它自己會活?!?/p>
四、山里一夜:竹樓、酒火與回鄉(xiāng)的嘆息
我在永順借宿一晚,一戶土家人家收留了我。
他們的家在半山腰,木樓分上下兩層,屋外搭著晾曬的苞谷、臘肉與辣椒。晚飯是在火塘邊吃的,熱氣升騰,老父親烤著柴火,年輕媳婦端出自釀米酒。
飯后,鄰居陸續(xù)來坐,說話不多,但每個人都帶著笑。
我問他們:“你們想不想搬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