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色到南寧,一路東行,山漸漸低了,河流開始舒展,陽光變得溫?zé)岫鴿駶櫋?/p>
南寧,這座被稱作“綠城”的都市,迎接我的不是高樓林立,而是空氣中彌漫的植物清香,和人群中交織的多種語言。從壯語、粵語、客家話到普通話,耳朵在這里就像走進(jìn)了一座民族音樂廳,層層疊疊,交織成一曲寬廣和聲。
我站在南寧火車東站的廣場上,看著城市被綠意包圍,街道兩旁是修剪整齊的榕樹、鳳凰木與棕櫚,陽光穿過枝葉斑駁而下,像是一位耐心的指揮者,在光影中撥動《地球交響曲》的第九十八章。
一、邕江之畔:一城雙岸,水調(diào)輕揚
清晨,我沿著邕江漫步。江水安穩(wěn)地繞過城市,宛如一條柔軟的緞帶,把新城與老城輕輕纏在一起。
江邊晨練的人群中,有穿著壯錦的老阿媽在打太極,也有少年在練快板,還有人對著江水放聲練歌,唱的是民間小調(diào),調(diào)子高揚而悠長。陽光照在江面,江水不急不緩,像是聽懂了人間百態(tài),沉默而溫和。
我坐在一棵老榕樹下,看著江對岸的高樓倒影在水中,又想起昨天百色的銅鼓與山歌。南寧沒有鼓聲那么厚重,卻多了一份都市的流動節(jié)奏。
我寫下:
“邕江,是南寧的弦音。它不高亢,卻自帶韻律。它的流動,是這座城市所有聲響的總譜,是從山里走出來后,第一次學(xué)會微笑的節(jié)拍?!?/p>
二、朝陽商圈:城市節(jié)奏的現(xiàn)代快板
走入朝陽商圈,是南寧最現(xiàn)代化的一面。
地鐵穿梭,電梯高升,商廈間霓虹不滅,但就在廣場角落,還有三五攤販鋪著老舊的小桌子,賣著艾糍、糯米飯和油茶粽。電商與街?jǐn)?,地鐵與三輪,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與穿著壯族長衫的老人共處一城,在陽光和綠樹之間互不打擾。
我走進(jìn)一家咖啡館點了一杯黑咖啡,對面的女孩卻點了檸檬羅漢果冰飲。我問她:“你南寧本地人?”
她說:“我是,我奶奶來自賓陽,爺爺來自欽州,我媽講壯話,我爸講白話。我講的,就是南寧話?!?/p>
我一笑,寫下:
“南寧的語言不是一道墻,而是一把鑰匙。它打開的是各種文化并存的空間。這里的節(jié)奏不只是快,更是雜而不亂、和而不同。”
三、青秀山:城中山影,樹下古語
下午我去了青秀山。
這是一座穿城而立的綠色高地,樹木蒼翠,佛音裊裊。登山途中,我聽到山道旁有導(dǎo)覽講解青秀山的歷史,從古代南越王講到宋朝的孔廟,再講到抗戰(zhàn)時期的軍政辦事處。
我在山頂俯瞰南寧,整座城市如森林般鋪展,樓宇隱在綠意中,像被大地小心呵護(hù)的琴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