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敢在雜音里追夢,便是這城的心臟。”
身邊的青年們齊聲吶喊,每一次節(jié)拍都似乎在把夜色撕得更深。我站在他們中間,身體和靈魂一同被這城市的詩意與火熱燃燒。
我寫下:
“拉各斯,是亂世中綻放的火苗,是生命把絕望搓成一根長鞭,去抽打黑夜?!?/p>
第二天清晨,我請導(dǎo)游帶我前往馬科科——這片建在瀉湖上的水上村落,是拉各斯最被忽視、卻最堅韌的角落。木屋搭在水面,柱子搖搖欲墜,船只來回穿梭。孩子們在水中打鬧,女人們在木板橋上曬魚、洗衣、賣飯。
船夫一邊劃槳,一邊低聲講述:“政府說我們臟亂,但我們在這里生老病死,每一滴水都記得我們的名字?!蓖局薪?jīng)過一所用舊廣告布和鐵皮搭成的小學(xué),里頭傳來孩子們洪亮的讀書聲。簡陋卻無比真實的教育與生活,在水與風(fēng)之間延續(xù)。
有個女孩趴在船頭朝我揮手,眼里是純凈的光。我在木橋邊寫下:
“馬科科,是拉各斯水下的影子,是風(fēng)浪中最倔強的種子?!?/p>
夜幕降臨,我走上第三大陸橋。城市兩岸燈火輝映,摩天樓與低矮平房在光影中交錯。橋下灘涂和瀉湖,倒映著一排排燈光。風(fēng)吹來,帶著海的腥咸和泥土的微熱。
我靠在欄桿上,看著汽車長龍、行人匆匆。橋下有青年釣魚,有小販推車獨自回家。近處是熱烈與忙碌,遠處則是無聲的黑暗和未知。
一位老人站在橋頭,對我微笑:“白天的拉各斯像打仗,夜晚卻像母親在哄你入眠。”
我寫下:
“這座橋,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紐帶,是城市用鋼鐵把矛盾與夢想串聯(lián)起來的脊梁?!?/p>
在拉各斯最后一天,我來到國家火車站。站臺上擠滿了人和行李,有人在依依惜別,有人在唱歌祝福,有人在緊張低語。廣播不斷輪換著各地方言,旅客的目光里寫滿等待、焦慮、希望和不舍。
列車慢慢啟動,拉各斯的天際線在遠處慢慢縮小,摩天樓和小屋逐漸混成一團迷離的影像。我的心隨列車起伏,既依戀、又充滿期待。
我在本子上寫下:
“第六百六十八章,科托努。風(fēng)中玫瑰的港口,貝寧灣邊悄然盛開的詩意低吟?!?/p>
望著南方夜色,我低聲道:
科托努,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