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地球交響曲》的這一章在我眼前緩緩展開,耳邊回響的不是風(fēng)聲,不是鼓點,而是海浪拍打古城墻的低語,那是一種古老文明的心跳——節(jié)奏緩慢,卻從未停止。而我,就站在突尼斯的心臟上,靜靜聆聽。
從阿爾及爾出發(fā),我搭乘早班航班橫跨地中海南段。飛機穿過厚厚云層時,陽光透過舷窗灑進來,照亮了我的眼簾,也照亮了遠(yuǎn)處如羽絨般鋪展的城市輪廓。突尼斯,那些白色屋頂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橄欖色大道像脈絡(luò)一樣從城市中心蔓延出去。
從空中望去,整座城如一張鋪開的經(jīng)卷:從古羅馬的石柱、拜占庭的穹頂、阿拉伯的長街、奧斯曼的清真寺,到法式廣場的骨架,一層層疊印在城市的肌理之上。她沒有忘記任何一次統(tǒng)治,也不拒絕任何一種記憶。她安靜地接受,然后悄悄轉(zhuǎn)化,在時間的過濾中成為自己。
我在筆記上寫下:“突尼斯,不是一座城市,它是一部活著的通史。”
抵達市區(qū),我步入突尼斯老城麥地那的那一刻,仿佛整個人被時間拖拽進入另一種節(jié)拍。
這里是突尼斯最古老的心跳。狹窄的巷道如藤蔓纏繞,白墻青窗,錯落而親切。陽光在巷頂與巷底之間跳躍,把人的影子拉長。鐵藝陽臺像是從另一個世紀(jì)探出頭來的問候。
街角的小販用半沙啞的嗓音吆喝著橄欖、藏紅花、羊皮手袋。織匠坐在門檻上,一根根線穿過古老織機,在掛毯中重新講述一段段古老故事。孩子們在黃銅門環(huán)間奔跑,身后是母親的叮嚀與香料的味道。
我停在一家香料鋪前,老板是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他遞給我一小撮藏紅花,說:“這是沙漠深處的紅色金子,會為你帶來好運?!蔽椅⑿舆^,將它壓進《地球交響曲》的夾頁中,也將它永遠(yuǎn)記入我的旅程。
我寫下:“突尼斯老城不是廢墟,而是一座活著的記憶殿堂。每一滴回聲都繞過耳廓,直擊靈魂?!?/p>
午后,我搭乘出租車一路向北,駛?cè)雺糁性缫咽煜s從未踏足的土地——迦太基。
陽光正盛,斷壁殘垣伏臥在地中海邊,像被遺忘的石頭神只。遠(yuǎn)方的海風(fēng)輕拍著石柱,那些石頭仿佛在訴說著從腓尼基走向羅馬、從輝煌到毀滅的過程。
我坐在古劇場高臺上,耳邊響起一陣低沉的風(fēng)笛聲,是一位老人站在拱門邊吹奏。那旋律不像哀歌,倒像是一場戰(zhàn)鼓沉沒后的回響,平靜又有力。
閉上眼,我仿佛看見漢尼拔策馬而出,象群如山,旌旗翻飛。他沒有抵達羅馬,但他的意志卻穿越千年,仍在這片海灣呼嘯。
我寫道:“迦太基沒有死。它只是褪去血與火的形態(tài),成為文明深處最厚重的問號?!?/p>
在突尼斯市內(nèi),我來到巴爾杜國家博物館——那是一座舊宮殿改建而成的圣殿,收藏著世界最豐富的羅馬馬賽克。
我在一面描繪狩獵場景的馬賽克前停下,畫中人持弓牽犬,身后是葡萄藤與獅子的剪影,構(gòu)圖竟與當(dāng)代油畫無異,細(xì)節(jié)之繁令人目眩。
我問導(dǎo)游:“他們?yōu)楹稳绱司牡褡???/p>
她答:“因為他們相信,美是唯一能穿越時間的武器?!?/p>
我記下:“每一塊馬賽克,都是文明寫給后人的詩行。”
離開博物館,我踏入突尼斯新城區(qū)。
哈比卜·布爾吉巴大道寬敞明亮,法式樓宇整齊排列,雕花陽臺下掛著紅白相間的突尼斯國旗??Х瑞^外的長椅上坐著讀報紙的老人、下棋的中年人與嬉笑的少年,他們在同一片陽光下各守一方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