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坐落在城市正中心,綠頂金邊,拱門高闊,庭院之中綠樹成蔭,水井清澈,墻角的鳥籠中傳來清脆的鳴唱。
正值禮拜時間,我脫鞋走入前廳,站在墻邊靜靜觀看。
一排排信徒跪拜如海浪涌動,念誦聲如合唱回響。陽光透過拱窗灑在地毯上,塵粒在光中浮動,像一個個時間的碎片。
一位正在整理經(jīng)書的老阿訇回頭向我微笑。
我低聲問他:“您在這兒待了多久?”
他答:“五十年了?!?/p>
我問:“這么久不累嗎?”
他搖頭:“祈禱不是重復(fù),是呼吸?!?/p>
我默然。呼吸,是生命的必然;祈禱,是靈魂的歸途。
四、迷宮市集:香料與駝鈴的世界
從清真寺出來,我轉(zhuǎn)入喀什老城區(qū)的東巴扎。
那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市場,攤位如迷宮般錯綜,鋪滿各色地毯、銅壺、陶器、花帽與香料。
空氣中彌漫著孜然、胡椒、玫瑰花干與烤包子的混合香氣。商販用手勢與語言吆喝,一些孩子拉著小駱駝在人群中穿梭。
我在一家古舊銅器鋪前駐足,一位老婦人用拐杖敲著銅盤,與一位青年吵價。青年笑著說:“這是祖母的嫁妝,換不得。”
我走進去,老板是位滿臉絡(luò)腮胡的維吾爾中年人,見我感興趣,遞給我一只鏤空銅燈,說:“這是從我父親那代傳下來的,晚上點上玫瑰油燈芯,像星星一樣亮?!?/p>
我最終買下那盞燈,老板執(zhí)意將它包在花毯中,叮囑我:“燈是送的,但你要記得喀什?!?/p>
我點頭說:“我會記得你,也會記得這座城市的光?!?/p>
五、夜歸與星空下的城墻影子
夜晚,我走回旅館途中,再次經(jīng)過艾提尕爾清真寺。
廣場上還有人在跳薩瑪舞,鼓聲節(jié)奏鮮明,男孩女孩圍圈旋轉(zhuǎn),彩色服飾在夜燈下如花團綻放。
我靠在城墻邊,看著廣場上的燈光倒映在石板地上,耳邊是舞者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駝鈴聲。
此刻的喀什,不再是邊陲,不再是過去的戰(zhàn)火與政治交鋒,而是一個在民族、文化與信仰交錯中繼續(xù)呼吸的城市。
我寫下:
“如果說絲綢之路有終點,那么喀什就是那句未完的詩:它不是結(jié)束,而是通往另一個文明問號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