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他:“你覺得這算延續(xù)嗎?”
他想了想,說:“可能吧,老子修電視,我畫墻,但我們都留在這塊地?!?/p>
我點頭。這就是城市的時間,一代一代的人在同一片土地上留下不同的手印。
我寫下:
“成都不是一座只有錦鯉的城市,它也有銹跡,也有汗水,也有沒喊出口的夢想?!?/p>
四、青羊后巷:道觀鐘聲與迷失的時光軸
離開東郊,我轉(zhuǎn)往青羊?qū)m。
這里是道教圣地,香火不旺卻極靜。鐘聲在庭院間回響,一位道士坐在松樹下捻著木珠。我與他閑談,說起旅行,他問我:
“你走這么遠,是想找什么?”
我答:“找一個聲音,一個能回應(yīng)我的地方?!?/p>
他點頭:“《道德經(jīng)》里說:‘知止不殆’,有些聲音,是找不來的,是你靜了,它就來了?!?/p>
我沒有再說話,只是坐在他身旁,聽那鐘聲敲過第三下,如一道無形的波,穿過我心。
我寫下:
“在這浮世中,有些聲音不是用耳聽的,是用心聽的。青羊?qū)m不是講道,是讓你在沉默中自己找到答案。”
五、地圖與天府低音的和聲章
夜晚,我回到青旅,窗外是成都難得的晴夜,星光微露,江水靜靜流淌在遠處。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的地圖,將衡陽到成都的路線一一連起,紅線從湘水翻過云貴高原,穿山越嶺落于蜀地,像一根橫亙南中國的低音弦。
我寫下:
“成都是中國的大音稀聲之地。它不吹角,不吶喊,卻在你的每一處心弦上留下余音?!兜厍蚪豁懬吩诖俗囗懞吐曊?,一半是人間,一半是神仙;一半是火鍋麻辣,一半是香爐青煙。它既熱鬧,也靜寂;它既遙遠,也貼近?!?/p>
窗外燈火如織,一輛西行的大巴從樓下駛過,車上標著“康定”。
我忽然有了沖動。
我輕聲對自己說:
“是時候進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