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書院不是教育的起點,而是修心的入口;
她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提醒人如何安放思想。”
四、開門見湖:鄱陽湖上的生與寂
我乘車南下至都昌縣沿鄱陽湖區(qū)域,乘船入湖。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鳥翔集,漁舟穿行其間。我與一位老漁夫同船,他說:“這里每年漲水退水,像人,有滿也有空?!?/p>
他指著岸邊幾根半淹的柳樹說:“那是我們定家的標(biāo)志,每年水上來,我們就往山上搬?!?/p>
我問他:“你不覺得麻煩?”
他說:“習(xí)慣了,就像人生?!?/p>
我寫下:
“九江的湖,是一面鏡子;
她映出自然的氣息,也映出人生的遷徙與停頓?!?/p>
五、夜歸廬山腳:燈下茶煙,山語人聲
最后一晚,我住在廬山腳下的一家老茶館民宿。
夜深后,茶館燈光幽黃,數(shù)位旅人在茶桌旁低語。我加入他們,談人生、談旅途、談未竟的理想。
有一位青年說:“我覺得九江像一個年長的朋友,不多話,但你一靠近,它就什么都懂。”
我寫下:
“九江的夜,不靠燈火取勝,而靠沉穩(wěn)安撫人心;
她不需你驚艷于她的壯闊,卻能讓你靜靜地聽見自己?!?/p>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南昌
五天九江之行,我從廬山之巔看云起,看風(fēng)生;在琵琶亭下聽江聲,看人情;在湖心水面隨漁舟飄搖,在茶館燈影中交心而語。
這是一座讓你低頭沉思、抬頭望遠(yuǎn)的城市。
她不靠速度立名,而是以靜氣養(yǎng)魂;她不以熱鬧為要,而以深刻著稱。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江湖相匯之地、文脈傳承之處、思與行并行之域,鄭重落筆:
“第167章,九江已記。
她是云霧下的輪廓,是江聲里的旋律,
是一座看似低調(diào)卻足以陪伴靈魂走遠(yuǎn)的城市?!?/p>
下一站,是南昌。
我要前往江西的省會,走進(jìn)八一起義的紅色起點,也走進(jìn)現(xiàn)代都市與文化自信共存的嶄新時代。
我收好筆記,回望廬山影下漸亮的天光,輕聲說:
“山未走遠(yuǎn),江仍在前——南昌,我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