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他聽到的是,因為劉正陽平時對他不好,不尊重人。
這個理由未免太牽強了。
那個管家在劉家工作十多年,要是覺得委屈的話,大可以辭職走人。
完全沒必要殺人泄憤。
還有一點,如果那個管家是個窮兇極惡之徒,劉正陽也早就死了。
所以,這個殺人動機很難立住腳。
綜合以上幾點,于大章決定還是再等等。
辦案子不能急功近利,多想想總沒錯。
既然是積案了,也不差這幾天,實在找不到新線索,再從管家那里入手。
就這樣,又過了三天。
于大章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看案宗了。
這三天里,他不知道將案宗看了多少遍,早就把所有的內(nèi)容記得清清楚楚。
劉正陽的兒子、女兒、家里所有的傭人,還有公司里能接觸到劉正陽的秘書和高管們,全都被他懷疑了一遍。
他甚至將所有人的筆錄內(nèi)容都給背下來了。
支隊里的警員也被他專注的態(tài)度所感染,他們眼看著這個胖子反復(fù)翻著一份案宗,一坐就是一整天。
這種狀態(tài)下的于大章,沒有人敢上去打擾。
都是做刑警的,知道在思考案情時,一旦被打斷,很可能導(dǎo)致思路中斷。
不過越是這樣,支隊的警員們就越好奇。
以至于在背后議論的次數(shù)也多了起來。
“這胖子又琢磨誰呢?”
“我哪知道,他看的是哪件案子都沒人知道。”
“記得上次他這么專注的進(jìn)行思考,是在支隊的走廊上,之后沒幾天就破獲了三甲醫(yī)院案?!?/p>
“對對對,我也記得,當(dāng)時他在走廊上轉(zhuǎn)悠了一下午?!?/p>
每次支隊的警員聊這種八卦,最后都會聊到積案小組的名額上。
“也不知道積案小組的人員定下來沒有?!?/p>
(請)
n
表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