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子欣的心又提了起來,可指尖觸到李嬸肩頭的凹陷時,卻沒那么慌了。他想起時佬倌說的
搓熱針,把銀針在掌心焐得發(fā)燙才敢下手。針尖刺入的瞬間,李嬸
哎喲
叫了一聲,卻不是疼的:酸!酸得鉆心!比城里大夫的烤燈舒服!
這次的銀針沒彎。閆子欣捻動針尾時,清楚地感覺到一股輕微的阻力,像牽著根看不見的線。時佬倌在一旁點頭:這就對了!得讓針跟氣血搭上話,光憑著書本上的厘米數(shù)瞎扎,那是給稻草人扎針。
午后的藥鋪漸漸熱鬧起來。二奎家的抱著娃來治夜啼,閆子欣學著時佬倌的樣子,在娃的小天心穴上輕輕點了兩針;王秀的婆婆來治關節(jié)疼,他按照時佬倌教的
蒼龜探穴
法,讓銀針在穴位里慢慢探索。雖然手還是有點抖,但再也沒扎彎過針。
傍晚收攤時,閆子欣把那根彎針小心翼翼地別在筆記本上。時佬倌湊過來看,煙袋鍋里的火星差點燒著紙頁:知道為啥讓你留著不?
閆子欣搖搖頭。
這針彎得有學問。
時佬倌的手指在彎針上劃了個弧度,它告訴你,針不是死的,人不是死的,治病得跟著活氣走。就像這山路,直著走容易摔跤,拐個彎反而穩(wěn)當。
他往竹匾里收著艾草,明兒教你扎頭皮針,治頭疼最管用。給你出個謎語先
——
腦袋上面好多穴,專治頭疼與失眠,銀針輕輕扎下去,清爽舒服笑開顏
。
閆子欣望著窗外的夕陽,晚霞把藥鋪的屋頂染成了金紅色。他摸了摸筆記本上的彎針,突然覺得這根變形的銀針比任何課本都珍貴。它像個調皮的師傅,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自已:中醫(yī)的學問,不在冰冷的文字里,而在溫熱的皮肉上,在跳動的脈搏里,在那些看得見、摸得著、帶著煙火氣的生活里。
時佬倌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映得他記臉通紅:愣著干啥?明天還想扎彎針?
閆子欣趕緊合上筆記本,笑著往灶膛里添柴?;鹈?/p>
騰
地竄起來,照亮了墻上新貼的穴位圖,也照亮了那根別在筆記本上的彎針。在跳動的火光里,那根彎針仿佛也活了過來,像條調皮的小魚,在知識的海洋里游來游去,指引著他在中醫(yī)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
他知道,這第一根彎針,不是結束,而是真正的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更多的
彎針
等著他,但他不再害怕。因為他明白了,真正的醫(yī)術,就是在不斷的實踐和犯錯中,慢慢摸索出來的,就像時佬倌說的,得跟著活氣走,得順著自然來。
月光爬上藥鋪的窗欞時,閆子欣還在燈下研究那根彎針。他用尺子量了量彎曲的角度,又在穴位圖上比劃著進針的方向,突然笑了。這根彎針教會他的,比課本上的十頁紙都多。它告訴他,行醫(yī)和讓人一樣,不能太剛硬,得有韌性,得懂得變通。
窗外的蟲鳴漸漸響起來,和著藥罐里偶爾濺出的
咕嘟
聲,像一首溫柔的夜曲。閆子欣把筆記本小心地放進抽屜,心里充記了前所未有的踏實和期待。他知道,明天的太陽升起時,他會帶著這根彎針教給他的道理,繼續(xù)在中醫(yī)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