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老伯,手中捏著幾柱香便踱步而來,蘇苜上前迎客,老伯昏黃朦朧的眼神看向蘇苜道:“果真是你,回來了?”
“是啊,林叔?!?/p>
“轉(zhuǎn)眼功夫,你都這般大了,也出息了。”這位被蘇苜叫做林叔的老伯,四處瞧了瞧,見到煥然一新的道館感慨。
“算是混出點(diǎn)名堂,你還是頭香?!碧K苜笑著伸手將其扶進(jìn)門。
清玄觀無神像,來此上香的客人并不多。
這林叔便是其中之一,每年年初上頭香的便是他,早幾天,晚幾天,雷打不動(dòng),直到師傅的去世后便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了。
今日依舊是他。
左手持香柱,右手持香尾點(diǎn)香,然后誠心祈福,將香插入銅爐后,拜四方,拜天地。
這一套動(dòng)作行云流水。
敬拜完成后,才與蘇苜聊了起來。
“準(zhǔn)備呆多久?”
“不會(huì)太久,這一次回來特意來看看師傅?!?/p>
“記得就好,多回來看看。”林叔說完婉拒了蘇苜的用餐便離開了,來時(shí)如此,走時(shí)依舊如此。
之后來來往往,在敬拜的人多了起來。
大多是一些老人,和一些好奇的商人旅客,有人自帶香,蘇苜也備了香,并不收錢,有人相熟,有人陌生。
人影憧憧,好不熱鬧。
這道觀從來也沒有這般熱鬧過。
一直到日落西山,人才漸少,下山的路可不好走。
香不要錢,但依然會(huì)有很多老人,會(huì)送些米面雞蛋,蘇苜也欣然接受。
站在銅爐前,笑了一下:“老頭,沒想到,你走前香客缺缺,你走后反倒香火旺盛了起來?!?/p>
太陽落山,蘇苜坐在板凳上,手中端著一碗面。
地上放著一碗,老山羊吃的津津有味。
“你這嘴倒是沒有養(yǎng)刁。”
銅爐火光點(diǎn)點(diǎn),蘇苜看著不知在想什么。
直到一道身影踏著落日的余暉緩步而來,從下山的香客身邊走過,竟然無一人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