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提親之后,王岡又過起了閑散的生活,每日上朝看熱鬧,回家讀書,時而與王雱議論經義,又有林漁提供情緒價值,過的好不快活!
不知覺間到了十二月,王雱也準備回江寧了,他這次來京,不僅把王岡的事給辦了,還把京中親友都走了一遍,眼下已到年底,當回去侍奉高堂了!
王岡挽留未果,只好安排人手護送,并將御醫(yī)開給他調理身子的藥裝了許多,送往碼頭依依惜別。
而在王雱離開之后沒幾天,趙頊對于蘇軾的處罰也出來了,貶謫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不簽署公事。
但以本官來論,他見到林山都得稱上一句上官,給個差遣卻又不讓
理事,等于就是讓黃州的官員把他看管起來!
王岡對此很是感慨,堂堂一個大才子就因為一張破嘴把自己給害了!
所以為人處世,當謹言慎行啊!
幸好自己一直是那種敏于行訥于言的人,從不胡亂說話!
不過這種處置,對于蘇軾以及他的那幫好友們來說,已經算的上極其仁厚了!
原本都以為他死定了,現在不但人沒有死,還有官職在身,還要什么自行車!
蘇軾自己走出御史臺時,雖腿腳發(fā)軟,也難以遏制絕地逃生的喜悅之情,當即作詩二首,直抒胸臆,言說“平日文字為吾累!”
而這次烏臺詩句案,受他牽連的人高達三十九人,不過多數都是罰銅了事,其中最倒霉的當屬王詵、王鞏和蘇轍三人。
駙馬王詵因與蘇軾交好,并在御史臺抓他時通風報信,被貶去了均州。
而王鞏則是最慘的,因被舒亶彈劾他與蘇軾泄露宮闈秘事、收受賄賂、私下接受別人的宴請三項罪狀,被發(fā)配去了賓州,就是王岡熙寧九年從桂州前往邕州時路過的那個小城,給人直接干嶺南去了!
而蘇轍則是為兄請罪,主動提出用自己的一切官職來換兄長的赦免,趙頊感其兄弟情深,把他貶到距黃州一百六十里的筠州去坐了酒監(jiān),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王岡對于這三人的處置倒沒覺得什么,反倒是有些同情張方平那些被罰銅的老臣,這上班不都是拿工資的嗎?怎么還能倒交錢!
那要是沒錢,是不是還要借高利貸??!
嗯?下次趙頊再罰我錢,我就去錢鋪借錢,然后還不上就哭窮,說自己給官家打工打的負債累累,看誰丟臉!
想到趙頊得知這個消息后的臉色,王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不管怎么說蘇軾的這件案子到此也算是結束了,朝堂之上也恢復了以往的安寧,只是王岡沒想到的是,蘇軾出獄的第三天,竟然來他家里登門道謝。
原來在蘇軾剛被放出來的那天,市井上便出現了一個傳言,言說官家和御史臺本來都準備斬了蘇軾的,是王岡先去了宮中為蘇軾求情,而后又去說服了御史臺,這才讓蘇軾得以幸免!
隨后小報上也刊登了消息,證實了這件事,通過宮中內侍和宮門的禁衛(wèi)的言辭,證明了王岡確實在案子出現轉機前去覲見官家,單獨奏對。
而在覲見之后,隔了兩天又去了御史臺單獨面見權御史中丞,隨后御史臺在朝堂之上,便放棄了處死蘇軾的要求,改為請官家裁斷。
另有宮中內侍和御史臺小吏,分別透露王岡在面見官家和李定時,皆聽到有關于蘇軾的只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