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大宋并不缺乏敢于彈劾宰相的御史,但大多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宰相也是一笑了之,彰顯其大度。
而那些真正敢拿這么大案,正面直剛的,多說沒有什么好下場!
就比如王安石在任時(shí),有多少人栽在彈劾他之上!
便如那鄭俠,用一份《流民圖》鬧出軒然巨浪,最終下場也是凄慘的!
除非皇帝有換宰相的意識(shí),否則所面臨的只會(huì)是報(bào)復(fù)!
所謂風(fēng)聞奏事,失實(shí)不罰,也要看奏的是什么事!此事不罰,其他事便罰不了嗎?
宰相禮絕百僚的權(quán)威不是說說而已!
王岡今日彈劾吳安持受賄,根本就是沖著吳充去的!
只要證實(shí)此事,吳充根本就沒辦法自證清白,只能請辭!
而吳充宣麻還不足一年,皇帝又怎么會(huì)這么快想換宰相!
在群臣看來,王岡這是自尋死路!
趙頊臉色也是陰沉,案子他并不在意,反正那三個(gè)盜賊已經(jīng)死了,無論周清和刑部怎么跟大理寺扯皮,都不過是一條律法條文的事!
他在意的是陳安民用四千緡串聯(lián)文及甫和吳安持的事!
吳充上任之后,一直想召舊黨之人重回朝堂,只是一直被王珪、蔡確等人阻擋了!
那他背地里有沒有做什么?這就是值得深思的事了。
文及甫不算什么,可他的父親是文彥博??!典型的嘉佑老臣,名望冠絕朝野。
趙頊還記得當(dāng)年被他逼迫著廢黜新法的場景,也就在那一日,他說出了那句,“為與士大夫共天下!”
士林為之喝彩,而自己卻絲毫反駁不了!
若讓他回來,自己的新法還能施行嗎?
所以吳充與他走的那么近,到底有沒有在密謀什么?
趙頊不由的多想了一些。
而吳充現(xiàn)在卻是沒注意到趙頊的神態(tài),他一腔怒火,都被王岡給點(diǎn)燃了!這小人竟用昨日他所說之言,來嘲諷于他,當(dāng)真該死!
“官家……”
“官家,老臣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