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證據(jù)了?!”
“證據(jù)在哪?!”
所有人朝陳跡看去,那些目光中的審視、質(zhì)疑,一并襲來。
他卻站在正屋門口不退不讓,無比篤定的重復道:“我找到證據(jù)了。”
林朝青鋒利的目光越過皎兔,看向仍舊蒙著面目的陳跡:“這位是?”
云羊往前一步,擋住了陳跡的半邊身子:“這是我密諜司的鷂隼?!?/p>
“原來是鷂隼,還未成為正職密諜,想必是有著特殊身份才需要遮擋面容吧,”林朝青沉聲問道:“但請勞煩這位鷂隼為我解惑,書里有何證據(jù)?若是撒謊的話,恐怕你也要隨我往內(nèi)獄走一遭了。”
陳跡將蒙面的灰布往上扯了扯,看向云羊:“能說?”
“說?!?/p>
陳跡點點頭說道:“云羊大人,請將那兩本書取出來,交給林指揮使看一下?!?/p>
云羊從懷里取出那兩本書來,遞給林朝青。
林朝青翻開看了幾眼,平淡道:“一本普通的書,何來情報?”
陳跡平靜解釋道:“如果對《四書章句經(jīng)注》不夠了解,確實很難看出問題來。但這本書藏匿情報的手段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與原版對照著看便可以了?!?/p>
“原版?”云羊從林朝青手中抽回兩本書,他攤開一本,皎兔攤開一本,兩人趁著月光翻讀。
陳跡道:“書中原句為‘得于心而不失也’,失去的‘失’。但周成義在謄抄時,卻故意寫作‘得于心而不事也’,‘失’字換成了事情的‘事’字?!?/p>
“再往后看第三頁,原句中應為‘誠’字的地方,周成義改為成功的‘成’字?!?/p>
這些字分散在書的各個角落里,前后相距數(shù)頁,如果不是有人拿著原版一字一句核對,確實很難看出區(qū)別來。
原本陳跡以為周成義可能會用藏字法、字驗法、反切法、析字法,這都是歷史記載中有人真實使用過的。
然而他分析了一通卻發(fā)現(xiàn),對方用了更簡便的方法。
林朝青拿過兩本書對照看,果然如陳跡所說,他的眉頭稍有平復:“這書上傳遞的完整信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