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
鄭玄驚訝出聲。
“見過鄭老?!?/p>
劉燁笑著拱了拱手。
“康成公,這位是?”
“在下劉燁?!?/p>
不等鄭老介紹,劉燁便自報(bào)家門。
“你就是劉燁?”荀淑顯然也聽過劉燁的名頭。
“不知你剛才所言何意?”
作為大儒,自然不會跟一個輩一般見識,因此荀淑的態(tài)度還算和藹。
“在下以為,即便是圣賢之道,我等也不應(yīng)盲目遵從。”劉燁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這個尊師重道的時代,他這話多少有點(diǎn)大逆不道了。
不過在座的都非凡人,倒也沒有人出言嘲諷,只是靜等劉燁下文。
劉燁也沒讓眾人失望,接著道:“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也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p>
劉燁引用了韓愈《師》中的一段話。
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訴別人要不恥下問,放在這卻有了新的一層含義。
意思是:每個人都存在缺漏,即便是圣賢,也有向他人求教的時候。
“在下以為,我等作為后世文修,應(yīng)該青出于藍(lán)勝于藍(lán)。若一味地去遵從前人之道,文道又如何能更上一層樓?”
劉燁此話一出,不僅是臺下眾人,即便是身為大儒的荀淑,那顆文心也是為之一顫。
“好,劉友此言深得我心!”
鄭玄忍不住出聲稱贊,這話簡直到他心坎里來了。
這個荀淑老是圣賢如何如何,我等后輩就要如何如何,搞得他著實(shí)有些束手束腳,但一時間又不知如何反駁。
而劉燁這番話,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大逆不道,反而將文道修行又抬高了一個境界!
沉默許久,荀淑嘆了口氣:“老夫受教了。”
見身為大儒的荀淑都服軟了,劉燁也是見好就收,連忙道:“是在下莽撞了,還請荀公見諒?!?/p>
荀淑則是擺了擺手:“老夫困于大儒境界多年不得寸進(jìn),今日聞聽友此言,方知成也圣賢敗也圣賢,今生怕是圣道無望矣?!?/p>
接著又看向鄭玄:“老夫現(xiàn)在知道,你為何能凝聚文心了,當(dāng)真是好岳。”
鄭玄笑了笑:“能遇見劉友,的確是老夫的岳?!?/p>
一場論道,最終以劉燁的加入而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