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里的店鋪忙的差不多了,只需等待羊城那邊把皮鞋送來即可。
吃過中午飯不久。
劉安平一家把門一關(guān),去了水泥廠搭上拖拉機,回到了北懷公社。
下午三點。
劉安平一家站在前往山水村的土路邊上,看向沙土路的一頭。
唐鳳英時不時抬頭看看天,又看向縣道一方,擔(dān)心道:“平兒,你昨天跟你舅舅怎么說的,他們是不是搭拖拉機到這邊的???”
“媽,你就別擔(dān)心了。我跟三舅說的明明白白的,他們會搭拖拉機來的。而且,現(xiàn)在又忙,估計外婆她們肯定在準(zhǔn)備糧食,畢竟過幾天就要交公糧了,肯定不會來這么早的?!?/p>
劉安平瞧著自己母親那擔(dān)心的模樣,趕緊解釋道。
唐鳳英一聽,嘆了一口氣,“是啊,快要交公糧了?!?/p>
劉安平清楚,自己母親一提到交公糧,心里就像是堵著一塊石頭。
自己家才兩畝水田。
今年夏糧收上來后,才只收了一千四百來斤。
夏糧劉安平家一次性就要交出去九百多斤,而且,到時候還得交一點余糧。
剩下的,才是劉安平一家的口糧。
當(dāng)然,還有秋糧。
雖說,秋糧不用交這么多,但也得交近一半。
劉安平他們所在的省,交公糧是最多的,要交百分之六十幾的公糧。
公余糧交的多不說,還有什么五提三統(tǒng),還有這費那費。
就一戶五口之家,三畝半的水田,一年下來累死累活的從地里刨食。
如果老天爺賞臉,兩季水稻還能收個五千斤的稻谷,閑時找點活干,掙個一二百來塊錢。
可到了年底一算。
交完公余糧等等,五千斤的稻谷,到最后,家里也只能剩下兩千斤。
至于閑時掙的那一二百塊錢,還得拿出一半去交這費那費的,留下來的,也只能勉強過個年。
要是家里人經(jīng)常頭疼腦熱的,錢基本沒得剩,甚至還得拉饑荒。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劉安平家他們所在省,最后被逼的走投無路,才造就了全國不用再交公糧的利好來。
閑話少說。
當(dāng)劉安平一家站在路邊,等著唐家來人時。
此時,一輛拖拉機正從縣城方向駛來。
沒一會兒。
拖拉機停在了前往山水村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