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晚秋一家三口坐上了牛車搖搖晃晃地進了城。
省城醫(yī)院消毒水的味道濃烈刺鼻,醫(yī)生拿著繳費單出來時,林母顫抖著手,將那沓浸透了女兒婚姻的鈔票遞了過去。
林晚秋站在繳費窗口外,看向母親站在那的背影,心頭那塊沉甸甸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這輩子父親比前世更早得到治療,她希望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的空茫。
江家給的錢剛夠手術和醫(yī)藥費,她和母親連回家的路費都成問題,更別說后續(xù)父親的營養(yǎng)費和家里之前欠下的饑荒。
找人借?她上輩子已經(jīng)嘗夠了滋味,這輩子,她得自已立起來。
午后,母親去了娘家親戚家暫時休息會,林晚秋則把不安的父親哄睡,一個人走到住院樓外的小花園透氣。
陽光刺眼,遠處醫(yī)院大門外傳來一陣喧鬧的嗩吶聲。
一支接親的隊伍正熱熱鬧鬧地經(jīng)過。
新娘子坐在自行車后座,穿著嶄新的紅衣裳,頭上沒有金銀首飾,只用一根鮮艷的紅毛線,在辮梢上扎了個簡單的蝴蝶結(jié)。
那抹鮮紅像一根針,猛地刺中了林晚秋的記憶深處。
前世,在她被埋進廢墟前的幾個月,文工團里剛從深圳探親回來的小演員帶回來幾樣新奇玩意兒,其中就有一種叫“玻璃絲”的頭花。
五彩斑斕,像凝固的彩虹,又輕又亮,纏在頭發(fā)上,在燈光下能折射出細碎的光,漂亮極了。
她之所以記得,是因為當時蘇棉就戴了一對粉色的,也是沈延舟送的,在排練廳里吸引了所有姑娘羨慕的目光。
她還記得那小演員得意地說:“深圳那邊可流行了!聽說還是模仿香港一部大熱電影里女主角戴的呢!便宜又好看!”
玻璃絲……頭花……電影女主角……流行……
這幾個詞在林晚秋腦中瘋狂碰撞。
這東西原料便宜,就是染色的塑料絲線,關鍵在于樣式。
她猛地想起前世蘇棉戴的那對粉色蝴蝶結(jié)的樣子,還有那小演員描述的,電影里女主角那種更繁復、像花朵一樣的款式。
成本低,樣式新,需求大,尤其是在這物質(zhì)還不算特別豐富的年代,年輕姑娘們誰不愛美?這幾乎是擺在眼前的一條生路。
可念頭剛起,兜里的空蕩和腹中的饑餓感立刻將她拉回現(xiàn)實。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買玻璃絲需要本錢,哪怕再少,她現(xiàn)在也拿不出來。
目光掃過醫(yī)院大樓側(cè)面掛著的“職工食堂”牌子,林晚秋眼神一凝,邁開腳步朝著食堂走去。
食堂里彌漫著飯菜和油煙混合的味道,正是下午備餐前的短暫空閑。
一個系著油漬圍裙、面容嚴肅的中年阿姨正在清點一堆蔫了的青菜。
林晚秋定了定神,走上前:“阿姨,打擾您。請問食堂還招臨時工嗎?洗碗、擇菜、打掃衛(wèi)生,我都能干?!?/p>
阿姨抬起頭,上下打量了她幾眼。
眼前的姑娘年輕,臉色雖然有些蒼白,但眼神清亮,站得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