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生這么說便見外了,你們活捉馬三爺,蕩清附近匪患,全鎮(zhèn)百姓均感激不盡。沈某敬各位好漢一杯。”沈麒昌注意到了秦時竹的眼神,眉頭微微一皺,卻又像沒事似地端起了酒杯。
“干!”大家一飲而盡,兩杯酒下肚后秦時竹只覺得喉嚨口火辣辣的有些難受,這酒實在是太烈了。
秦時竹不過就貪看了沈蓉兩眼,卻不知道對方心里也直犯嘀咕:說是土匪吧,偏又相貌堂堂、文質(zhì)彬彬,不像個打家劫舍之人;說是正人君子吧,剛才偏又直盯盯的看我,沒個禮份,卻是segui模樣。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沈麒昌一邊給秦時竹夾菜,一邊漫不經(jīng)心地問道:“不知義軍今后是何打算?”
“義軍以‘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為宗旨,方今盜賊四起,官府張皇失措,民不安生。秦某無能,愿為百姓守護一方,今后也必當如此。”
“好一個xiong懷天下、顧戀蒼生,有志氣!不知復(fù)生認為天下大事如何?”沈麒昌出題了。
“我中華積貧積弱已久,列強環(huán)顧伺視,若再不奮發(fā)圖強,不免有瓜分豆剖之險,甚至有亡國滅種之虞。”
“復(fù)生言重嘍!”馮監(jiān)生不以為然。
“不!想八國聯(lián)軍侵我中華、直搗京師,逼得兩宮西行,前些日子才訂了和約,光賠款一項,本息合計十萬萬兩。倘若明年爭端再起,再來一次十國聯(lián)軍,亡國恐怕就在眼前,縱不是滅種,我萬兆黎民亦將淪為異族奴隸。”
“依君之計當如何自保、自強呢?”沈麒昌又出題了。
“這倒也不難,學西方、興教育、辦廠礦、練新軍、開民智都是良方?!?/p>
這些不新鮮,沈麒昌都聽過,只追問道:“復(fù)生所言朝廷均已在辦,然成效不大,甲午一戰(zhàn)居然敗于日本之手,這又如何解釋?”
“甲午之敗,不是興洋務(wù)而敗,而是舉洋務(wù)未到實處而敗。日本自明治維新后發(fā)憤圖強,君臣一心,國事大有可為,然我國朝爭層出不窮,政以賄成,如此反復(fù)折騰,自然不如日本,此其一也;日本興辦廠礦多由商人、鄉(xiāng)紳所辦,不似我國都是官辦或官督商辦,前者可以厲行節(jié)約、獲利頗豐,而后者則鋪張浪費,更兼大小官員貪污舞弊,所辦企業(yè)無一不虧空,徒糜金錢而已,此其二也;日本廣推文明開化,竭力學習西國文化科技,日皇甚至親自吃西餐以作表率,我朝雖也學西方,但固執(zhí)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朝野上下除少數(shù)有識之士外,均泥古不化,依然視西方科學為奇技yin巧,所學三十年依然裹足不前,此其三也;日皇為興辦海軍,毅然將三餐省為兩頓,大小臣民紛紛仿效、捐助軍費,然圣母皇太后萬壽慶典耗銀數(shù)千萬,更甚者挪用海軍軍費興建頤和園,此其四也。如此這般還有很多,大清安得不?。繒r竹遠居海外,但一日未敢忘國事!”
“甲午之敗皆因李鴻章無能,李鴻章喪權(quán)辱國?!瘪T監(jiān)生還是不服氣。
“李鴻章之才確實不如日相伊藤博文、德相俾斯麥等,但舉凡我國人物,洞察世情、開眼世界、精通洋務(wù)者確實為數(shù)不多,李勉強可算一個,除李之外,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也可獨當一面。剛毅、徐桐之流昏庸無能,翁同龢清談?wù)`國,榮祿、裕祿更只配看家護院。人才凋敝非一日也,如何能成大事?言李鴻章賣國求榮也好、喪權(quán)辱國也罷,城下之盟,不得已而為之,弱國無外交耳。”秦時竹拿出了歷史學博士的看家本領(lǐng)。
“高論,高論!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我敬復(fù)生一杯?!鄙蝼璨痼@不已,這個后生居然有此見識,莫非自己真的老了。
“說得好,說得好!”沈蓉拍手道,“我倒也想向秦先生討教一番?!?/p>
剛才多看兩眼的麻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