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國勢陵夷 > 【第036章】 黃金儲備(第1頁)

            【第036章】 黃金儲備(第1頁)

            只是,除了夏海燕等少數(shù)幾個外,真正知道遼陽控股資金見底的人卻沒有幾個,2000萬美元的基金完全是虛火,是弄出來嚇唬美國人的,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維持北方集團的形象,以便以優(yōu)惠的價格從美國這里獲得信貸支持。

            遼陽控股固然還有30多個億的流動資產(chǎn),但其中有關(guān)國債、建設(shè)債和北方集團自己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已經(jīng)占到了70以上,剩余的30則是各種外匯,需要維持日常的進出口和金融市場頭寸調(diào)度。理論上,各類債券都是流動性良好的資產(chǎn),可迅速轉(zhuǎn)為現(xiàn)金,但實際上,國內(nèi)除了北方集團,還沒有哪個集團可以吃下這么多債券,一下去拋出去貼現(xiàn),很可能引起債券價格的大幅度波動或者利率波動,這對于維持金融市場穩(wěn)定是不利的。

            外國財政專家估計得其實不錯,德國資產(chǎn)大購買后,中國國庫包括北方集團確實已經(jīng)耗盡了“最后可以供投資的流動資產(chǎn)”,但這種流動性不足的窘境,不但不能向市場披露,反而要極力加以掩蓋,以免造成華元幣值貶值。甚至于華元幣值升值7的行為,也是北方集團通過控股的人民銀行與央行攜手,一舉推動上行的,這當然不是真實金融因素的反映,卻改變了人們的心理預(yù)期,有力地回擊了猶太投機集團妄圖做空華元的企圖。

            強勢華元對出口自然是不利的,但對于目前債臺高筑的中國來說,卻有利于外資的流入與償債的順利進行,7的升值行為,就相當于以英鎊、美元、法郎計價的債務(wù)縮水7,換而言之,接近一年半的利息就不用付了。

            不過,升值的行為只能淺嘗輒止,既沒有這么多的資本盈余可供華元升值,也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供華元持續(xù)升值,但強勢華元的地位必須得到維持。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穿越組絞盡了腦汁,終于將目光投射到金本位制度與黃金儲備上來了。

            中國一直沒有建立類似西方的金本位制度,事實上,華元更多接近于白銀本位,在華元最初推出的時候,中央銀行為了取信于民,承諾可以按照面值1:1兌換大洋,并且可以在繳納手續(xù)費的前提下實現(xiàn)自由兌換。等歐戰(zhàn)爆發(fā),各國相繼廢除金本位制度后,華元變成了銀塊聯(lián)系本位制——每10萬華元可以申請向央行申請兌換純度為9999的白銀條,但兌換價格卻不是固定的,由于白銀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動,因此相應(yīng)兌換率也在波動。

            這當然是削弱了華元的含金量,但戰(zhàn)爭中各國貨幣相對于白銀、黃金都有很大貶值,華元其實是貶值最小的,在外匯市場還造就了華元強勢與升值局面——只要鈔票不發(fā)毛,民眾是不會想著去搶購白銀、黃金的,10萬華元的高門檻也不是隨便可以跨越的。即便真的有人要換,中央銀行也能應(yīng)付——在廢除現(xiàn)大洋流通后,央行將這些大洋全部融化,早就鑄成了銀條。

            而列強普遍采用的金本位或者聯(lián)系本位制度,中國一直是無緣的,原因無他,缺乏可供支持的黃金儲備,而中國本土黃金出產(chǎn)也不是很豐富。直到1914歐戰(zhàn)爆發(fā)前夕,利用鐵路債券的發(fā)行契機,中國央行才通過秘密渠道積累了近200噸的黃金儲備,后來在戰(zhàn)爭中又通過軍火貿(mào)易額外賺取了100多噸黃金儲備。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數(shù)字,有2筆收入各國是不清楚的,第一,是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翻云覆雨獲得的收益,遼陽控股以黃金形式存放在了人民銀行,以作為北方集團企業(yè)債的支持;第二,是軍隊利用俄國內(nèi)戰(zhàn)獲得的黃金儲備,這筆儲備放在央行,而且各類金塊已重新融化鑄造,抹去了俄國的標記。這兩筆橫財加起來,中國的黃金儲備接近2000噸。

            如何有效運用這批黃金儲備,成了穿越組的當務(wù)之急,經(jīng)過深入分析,首要目標對準了英鎊。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了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一英鎊含732238克純金,在歐戰(zhàn)以前,任何人持有英鎊去大不列顛兌換黃金都是暢通無阻的。但歐戰(zhàn)中,英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暫時中止了英鎊的金本位制。這當然是借口,事實上,英國政府將很大一部分黃金用于支付戰(zhàn)爭開支,而英鎊同期也沒有減少發(fā)行,戰(zhàn)后英鎊貶值超過三分之一,如果繼續(xù)按照一英鎊含732238克純金的比例兌換,英國政府虧到哪里都不知道了。但如果明確降低英鎊的含金量,則市場馬上會掀起英鎊的拋售狂潮。

            不過有利就有弊,英國政府拒絕英鎊兌換黃金固然是渡過了收支難關(guān),但英鎊作為國際結(jié)算貨幣的地位也下降了,戰(zhàn)后大部分第三方貿(mào)易都紛紛開始采用美元計價,造成了英鎊過剩。除了戰(zhàn)爭勝利與中國完成德國資產(chǎn)大采購后的短暫時期,英鎊一直是萎靡不振的。英國國內(nèi)的通貨膨脹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戰(zhàn)后各國其實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無非德國馬克廢紙化太過于搶眼,才掩蓋了各國的通貨膨脹。

            而伴隨通貨膨脹本身的,則是嚴重的經(jīng)濟蕭條,戰(zhàn)爭類生產(chǎn)企業(yè)全線停工,國際貿(mào)易一潭死水。擺在英國政府面前的,只有兩難選擇,一個是恢復(fù)金本位制度,哪怕吃一點虧,也要重新恢復(fù)英鎊的強勢地位;另一個是徹底宣布廢止金本位制度,承認英鎊喪失國際結(jié)算貨幣的地位,讓英鎊一次性貶個夠。前者在經(jīng)濟上當然是大出血,但政治上卻是滿分;后者在政治上算是一敗涂地,但對經(jīng)濟與金融而言,不啻于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權(quán)衡利弊之下,英國政府念念不忘大英帝國的光輝,做出了恢復(fù)金塊本位制的決定,對原有金本位制做了改良。規(guī)定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于400盎司黃金的銀行券(約合1134公斤),低于限額不予兌換。中央銀行掌管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輸出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shù)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lián)系。法國緊隨其后,規(guī)定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等于12公斤黃金的法郎銀行券。

            這么做是不是從中國央行的銀塊本位制那里獲得的靈感暫且不提,但效果還是不錯的,由于兌換的高門檻,普通民眾要想兌換黃金非常困難,使得維持原先高溢價的含金量居然變成了可能。

            但是,里面的漏洞也是非常明顯的,英鎊的金塊本位是固定比例的,不同于華元的浮動兌換,這個過高比例造就了英鎊相對于黃金的高估。400盎司只能阻擋普通民眾兌換黃金的步伐,而無法阻擋財團的趨利避害行為。

            在這種環(huán)境下,別看中國負債率奇高,但華元的地位卻是異常穩(wěn)固的——華元不但有明面上的白銀儲備,事實上也有足夠的黃金儲備。穿越組經(jīng)過慎重考慮,認為在各國貨幣普遍含金量不足的情況下,華元用不著保持雙重儲備,

            適當出售一些以降低負債水平。

            如果是直接大規(guī)模出售黃金儲備,當然會造成黃金價格的急劇下跌,這非但不利于資產(chǎn)盤活,相反還救了英鎊這個含金量虛高的貨幣估值,夏海燕大膽地向穿越組提出建議,反其道行之,先宣布購入黃金儲備,待英鎊虛高的泡沫擠破以后,再出售黃金。

            從后世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及美國大規(guī)模實施qe1、qe2、qe3的歷史演變來看,穿越組得出結(jié)論,美國推動赤字財政與美元貶值并沒有太大的危險,反而增強了美國的實力。從清償能力上說,美國不必像希臘這么賴賬就能夠通過自己印票子來還清債務(wù),所有的負債對美國而言只是數(shù)字游戲罷了;其次,美元表面上貶值了,但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黃金卻翻了一番還多,因為美聯(lián)儲控制著8000多噸黃金儲備,黃金價格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的35美元每盎司漲到了1800美元每盎司,相當于一噸黃金漲了6200萬美元,光憑借這個漲幅,美聯(lián)儲就獲得了近50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于是,中國的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利用英鎊對黃金高估三分之一的弱點,賣空英鎊,套取黃金,只要消息一透露,用不著中國政府花多少力氣,聞風而來的各國財團拋售必定能壓垮堅持固定黃金兌換比例的英鎊。在市場恐慌中,英鎊相對于黃金的跌幅必然超過三分之一。成功以后,一來一去可以獲得三分之一的差價收入,如果再適時溢價減持一部分黃金和白銀儲備,則財政窘迫必可迎刃而解。

            方針既定,所欠缺的,唯獨時機罷了。(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