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尋也開門見山,問道,“聽聞吏部選了幾人過去?”
魏觀立刻讓人送來名單,說道,“朝中尚有官職空缺,雖然陛下令人遍訪賢才,只是依然不夠?!?/p>
這也是朱元璋的一些無奈了,他還在求取賢才,不問出身、學問等,有能力的就為官。
可是依然會有很多人出于各種原因不愿入仕,或許是早年經(jīng)歷官場后灰心喪氣,或許是一心只忠于元朝,也可能是歲數(shù)太大等等。
馬尋仔細的看著名單,這都是被吏部要去的國子學學生的名單,以及他們在國子學的表現(xiàn)。
不只是讀書,也有師生們的一些評價等。
仔細看了看,馬尋笑著開口,“能為陛下分憂就是好事,國子學還是要抓緊,這到底是我大明儲備官員所在之地,是文華之地?!?/p>
魏觀就開口說道,“國舅過譽了,下官等只是做了本分。”
本分不本分的暫且不說,單純的就魏觀等人的管理來說,這還是不錯的。
遍訪群賢可能效果一般,好在能夠從國子學征召一些學生頂上去,官職還不至于出現(xiàn)太多空缺,朝政和地方都有官員管理。
馬尋隨即問道,“明年國朝
你要名額,我搞測驗
不過對于魏觀等人來說,幾十年肯定等不起,他們更希望現(xiàn)在就能夠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現(xiàn)在就打下基礎(chǔ)。
魏觀隨即開口說道,“國舅也知道朝廷現(xiàn)在缺少賢才,我大明文治才只是剛剛開始。”
馬尋點頭,隨即說道,“是想說國子學的生源不足?我記得陛下也有旨意,各地州府每年都會舉薦學子入國子學?!?/p>
這也是國子學的生源主要來源,各地的州府會舉薦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來國子學就讀,畢竟這是大明最高學府,師資力量也非常強大。
魏觀有些為難了,隨即咬了咬牙開口,“國舅想必也知道,蒙元之時尚且有科舉。只是這么些年科舉停了,很多人的進學之路也斷了?!?/p>
馬尋不滿意的糾正說道,“我們明年才開會試不假,但是鄉(xiāng)試、院試等早就有了。”
馬尋說的這些不是在自夸,明年開考的是會試,是高中了就直接是進士。
但是此前的鄉(xiāng)試、院士等早就有條不紊的在各地州府展開了,這也就意味著大明第一批秀才、舉人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能夠參加會試的,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舉人,理論上也是可以直接授官了。
不過還是因為舉人歸舉人,有了入仕的資格。但是能力不夠的話,舉人想要當官也只能排隊候補。
大明缺官不假,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當官。
聽到馬尋這么說,魏觀就忍不住的頭疼,這個國舅爺實在太難纏了,有些事情早就看明白了。
隨即魏觀只能說道,“國舅爺說的是,各地鄉(xiāng)試等早就開展,我大明文治肯定會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賢才入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