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尋小心問道,“這個楊憲厲害嗎?”
“他是陛下心腹,早年曾經(jīng)輔佐左副將軍治理浙江。”劉伯溫就說道,“他恃才傲物,上表奏言左副將軍不聽他的安排?!?/p>
這個楊憲果然不是省油的燈,連李文忠的刁狀都告過。
劉伯溫繼續(xù)說道,“他雖然與我交好,只是我一直覺得他不該去中書省,他打探消息是好手?!?/p>
馬尋更加心里有數(shù)了,笑著說道,“那這樣的人我就敬而遠之,反正我也不喜歡去中書省?!?/p>
劉伯溫謹慎的問道,“你現(xiàn)在身上官職不少,中書省的加官可有眉目了?”
馬尋現(xiàn)在可以說是在各種要緊的衙門都有官職。
在軍方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在東宮有太子少師,再加上有一個領國子學事,中書省的加官很快也可能出現(xiàn)。
“讓皇后幫我先擋著,不過估計快了。”馬尋也憂心忡忡的說道,“反正肯定不會是丞相,最多就是平章政事?!?/p>
“這時候千萬不要進中書省,斗的厲害。”劉伯溫說道,“不出意外的話,汪廣洋、胡惟庸和楊憲,總要斗出來一個勝者,敗者只怕是死路一條了?!?/p>
馬尋肯定不會卷入中書省的一些斗爭,那里才是真正的是非窩。
看到馬尋點頭,劉伯溫奇怪問道,“按說國子學的事情,你用不著太忌諱,該做的時候還是要做?!?/p>
馬尋立刻說道,“我不是在雞鳴山下建學堂嗎?我就懶得和那些國子學的人多攪和,國子學我稍微看一下就行,我自己建我的學。”
劉伯溫都愣住了,“已經(jīng)有國子學了,用不著再建一個學舍。”
“不一樣,國子學教的是四書五經(jīng)?!瘪R尋笑著說道,“我試著教其他的東西,再找一些才學之士,和國子學的那些大儒不一樣的才學之士。”
聽到馬尋這么說,劉伯溫也就不再多問,問了也沒什么用。
馬尋謹慎,這一點劉伯溫是可以放心的。帝后也信任馬尋,這一點大家都看在眼里。
現(xiàn)在他要在國子學外再建一個學堂,說不定就是帝后的意思。
而且就算不是帝后的意思,真要是出了差錯,也會有帝后兜底。
就在京城、就在帝后的眼皮子底下,能犯多大的錯呢?
更何況劉伯溫很清楚,不管是皇帝還是皇后,對于朝堂上的讀書人都有一些不滿,現(xiàn)在的文官集團的壓力可不小。
這不只是因為很多文官都是江南人、浙東人,更是因為有些文官的理念、施政方式和皇帝的意見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