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脈永續(xù),悲心遍界
極樂世界的法會,從未有過終時。阿彌陀佛坐在七寶法座上,身放無量光,照遍十方微塵佛國;口出柔軟音,言說甚深般若,令聞?wù)呓缘貌煌宿D(zhuǎn)地。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侍立左右,無數(shù)菩薩、聲聞、天人圍繞,池中蓮華隨法音開合,如眾生意在共鳴。
這日,有位從閻浮提洲往生的比丘,名喚“慧遠”,在法會中起身稽首:“世尊,弟子在娑婆世界時,見許多眾生雖聞佛法,卻因疑惑重、業(yè)障深,難生信樂,如何能令他們堅固往生之愿?”
阿彌陀佛望向東方,那里的閻浮提洲,正有農(nóng)夫在田埂上念佛,有商人在舟船中持咒,有老嫗在油燈下誦經(jīng),也有愚人在嘲笑“西方凈土不過虛妄”。他輕聲道:“眾生根器不通,需以‘方便’為舟。你等既已往生,當(dāng)發(fā)‘回入娑婆’之心,示現(xiàn)種種身相,為眾生說法,破除其疑?!?/p>
話音剛落,觀世音菩薩上前一步:“世尊,弟子愿往閻浮提洲,化現(xiàn)三十二應(yīng)身,尋聲救苦,令眾生種下往生善根。”
大勢至菩薩亦合掌:“弟子愿以‘念佛法門’攝受眾生,令其‘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臨終得蒙接引?!?/p>
阿彌陀佛頷首微笑:“善哉!汝二人與閻浮提洲眾生有大因緣,當(dāng)為我法脈之傳燈人?!?/p>
從此,觀世音菩薩?;F(xiàn)于世間:或為漁翁,勸人勿濫殺生靈;或為醫(yī)者,療人身心之??;或為貧女,示現(xiàn)念佛得安樂;或為國王,宣說“仁政即凈土”。有人遭難時稱其名號,往往化險為夷,由此生起“念佛能得護佑”之信。
大勢至菩薩則以“念佛法門”為鑰,令眾生在行住坐臥中不忘佛號。有屠夫聽其示現(xiàn),放下屠刀,念佛三日,臨終見佛來迎;有妓女聞其法音,厭離塵俗,念佛十年,往生時蓮華現(xiàn)前。他常說:“念佛如握船舵,縱遇風(fēng)浪,終能抵岸?!?/p>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亦紛紛效仿。有的化現(xiàn)高僧,在山林中建寺弘法,寫下“往生論”,闡明凈土要義;有的化現(xiàn)居士,以家財印經(jīng)造像,令“阿彌陀經(jīng)”廣傳世間;有的化現(xiàn)孩童,在街巷中唱念佛號,引得眾人隨學(xué)。
閻浮提洲的某座山村里,有位目不識丁的老婦,每日只知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鄰里笑她愚癡,她說:“我雖不知佛為何樣,卻知念佛時心里安穩(wěn),如靠在親娘懷里?!迸R終時,她笑著對子孫說:“佛來接我了,金蓮花,真好看?!闭f完安詳而逝,記屋香氣三日不散。
此事傳開,村里念佛者漸多。有人問游方的僧人:“老婦不識字,為何能往生?”僧人答:“凈土法門,本是‘三根普被’。上根者悟‘是心是佛’,下根者信‘念佛能生’,只要至心,皆得所愿。”
這一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遙見閻浮提洲有座“東林寺”,數(shù)百僧人共結(jié)“蓮社”,約定臨終通生凈土。他對身邊的法藏比丘(往昔身)影像說:“你看,當(dāng)年所發(fā)‘眾生聞我名號,皆得往生’之愿,正在世間開花結(jié)果?!?/p>
影像中的法藏比丘微笑:“此非我一人之功,是眾生本具的善根,遇佛法因緣而顯發(fā)。如種子遇春,自會發(fā)芽?!?/p>
時光荏苒,從印度到東土,從雪域到海島,“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春風(fēng)化雨,融入無數(shù)眾生的生命。有人在戰(zhàn)火中念佛求往生,有人在病榻上念佛得安寧,有人在順境中念佛不忘本,有人在逆境中念佛生勇力。
某日,有位往生極樂的國王,在法會中問:“世尊,若未來世,佛法隱沒,眾生不聞您的名號,該如何是好?”
阿彌陀佛指向池中一朵含苞的蓮華,那蓮華忽然綻放,花瓣上現(xiàn)出未來景象:雖有“法滅”之時,卻仍有眾生在暗室中念佛,在荒野中持咒,其心光如星火,終不熄滅?!翱v佛法暫時隱沒,我之愿力不滅;縱眾生久處黑暗,一念念佛,我必現(xiàn)前?!?/p>
他的聲音透過虛空,傳到一切念佛眾生的心中:“無論過去、現(xiàn)在、未來,無論你在何處,無論你曾造何業(yè),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就在你身邊,如影隨形?!?/p>
此時,閻浮提洲的一個孩童,正指著天邊的晚霞問母親:“那紅紅的光,是阿彌陀佛嗎?”母親笑著點頭:“是呀,那是佛在看著我們呢?!焙⑼銓W(xué)著大人的樣子,合起小手,奶聲奶氣地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聲稚嫩的佛號,與極樂世界的法音相應(yīng),與往昔世饒王舍位的決心相應(yīng),與法藏比丘發(fā)愿的莊嚴(yán)相應(yīng),如通一顆新的種子,落入輪回的土壤,終將在未來的某一日,綻放出往生的蓮華。
極樂世界的七寶池邊,新的蓮華仍在不斷升起,每一朵都刻著一個名字,每一個名字都藏著一段“從苦難到安樂”的故事。阿彌陀佛的目光,始終溫柔地注視著這一切,因為他知道,只要還有一個眾生在念佛,他的悲心就不會停止,他的凈土就永遠是眾生最終的歸宿。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