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眼神與其剛才的溫和形象已截然不同,其體內(nèi)散發(fā)的氣息也隨之變化,不再圓潤,充滿了一種令人臣服的威懾之意。
眾生突然產(chǎn)生一種心驚肉跳之感,大氣也不敢出,仿佛一旦被其察覺,就將面臨嚴苛之刑罰似的。
但凡熟識肖逸之人,倍感驚訝。他們無法想象,一個溫和圓潤之人怎能瞬間變成這等模樣。
面對眾生的驚訝和疑惑,肖逸依舊神情冷然,不為所動。
人們說他變了,唯有他自己明白,他只是現(xiàn)實了而已。今日聞諸家之道,其思想固然大幅提升,但令其收獲最大的,卻是進一步認清了現(xiàn)實,明白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
治世之道,與剛才的辯論之道不同。辯論的對手再多,也仍然可數(shù),而且對方都是才智高絕之輩,可以與之辯是非對錯。但治世面對的是天下無計的百姓,不僅思維有限,而且蠻不講理者也不在少數(shù),形形色色,不一而同。所以,治世必須要有非常之手段。
望著百姓噤若寒蟬的模樣,他心有所動,才將那口氣緩緩地吐了出來。與之一并吐出的,還有過去的幼稚和天真。
此時,他能感覺自己的心不再有少年的虛浮,變得更加沉穩(wěn)老練。
往日所見,今日所聞,使他終于篤定,世界很美好,但不是全部通過善和愛來實現(xiàn)的。
表面之冷酷,不代表內(nèi)心不狂熱。今日的所作所為,或?qū)蝈e,但都是為了今后的對。
當他望向九大門派之主時,眼神會稍稍有所收斂。不是為對方的氣勢所迫,而是理解對方的不易,略表尊重。
普通百姓,永遠不懂統(tǒng)御者的難處和苦衷。唯有從底層一步步走上統(tǒng)御之位時,方知其中之滋味。
“也許到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yè)時,百姓才會真正理解?!彼底阅剜馈?/p>
他已預感到,當表述到某些主張時,百姓定然會不解,進而不滿,但是沒有辦法。
世態(tài)炎涼,人心不古,當今之世的問題已太多太多,其面臨的陣痛也將更為劇烈。
想要實現(xiàn)真正的太平之世,就必須經(jīng)歷艱難的轉(zhuǎn)折。
當他環(huán)視完畢,全場已達到了萬籟俱寂、落針可聞的地步。這時,他的心神也凝練到無與倫比的境地。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浩然之氣勃發(fā),劍眉一挑,終于開始論述他的治世之道。(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