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好聽這一塊,還是在好唱這一塊,它都排不上號。
在大家的印象中,耳熟能詳?shù)膽蚯芯﹦?、越劇、黃梅戲、豫劇等等,昆曲的受眾群體反而不多,可是這種被人忽視的戲劇,卻是華夏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但很多現(xiàn)代戲曲,其實都從它身上汲取過養(yǎng)分。
也正因為如此,它被譽為“百戲之祖”。
能擔得起“百戲之祖”的稱號,就可以想象這個劇種的古老了。
錢宸并不排斥昆曲隨著時代進行改進。
哪怕他傳承的是最古老的那種。
曲高而和寡。
沒有人欣賞的藝術(shù),只會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
中午和一群大師吃了飯。
吃飯得摘掉胡子。
他的年輕,讓大師們心驚,也欣喜。
下午排練最后一場。
也是錢宸到時候要錄制的這一場。
他唱了兩遍。
一種是用古法去唱,是原汁原味的大明昆曲。
另一種,他吸取了一些現(xiàn)代唱法。
這個倒不是錢宸聽了幾場戲,隨手就能改出來的。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這個。
古法,現(xiàn)代,錢宸給戲劇從業(yè)者們提供了一個參考。
也可以說是研究素材。
他不會小瞧任何人,現(xiàn)場很多都是大師。
這樣的素材,到了這些大師們手上,一定會開出更多的果實。
唱完之后,掌聲不斷。
錢大家不愧是錢大家啊,這自身的本事,果然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