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一直沒有忘記過家人的死,復(fù)仇心切的她在太子妃給太孫朱瞻基選妃時,不惜犧牲自己的清白,走了漢王朱高煦的路子,獲得了秀女名額。
后胡善祥成功當(dāng)選太孫妃,與姐姐共侍一夫,期間她還與姐妹相認,對其坦言心中的恨意。
若說孫若微拋下過往,嫁給太孫,是為了讓皇帝赦免奴兒干都司的三萬多名“靖難遺孤”,那么胡善祥的“野心”明顯就更大了,她想要朱家一半的江山。
胡善祥有心機,有手段,有名分,按理說,待日后朱瞻基順利成為太子,登上皇位時,她就該是后宮的女主人,乃至下一任天子的母親,一生順遂,平安富貴。
然而以上的美好人生是女主才有的待遇,胡善祥是惡毒女配,本著善惡終有報的宗旨,她在成為皇后不久,曾經(jīng)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過去便被一一揭穿,然后她就被朱瞻基廢除了皇后之位。
再后來她唯一的孫子夭折了,唯一的兒子也英年早逝,獨留她一人,茍延殘喘,痛苦的度過余生。
對零七來說,為景家平反,給胡尚儀養(yǎng)老送終,這都不算難,但想讓朱祁鈺壽終正寢,那就要多費心思了,起碼不能再讓朱祁鎮(zhèn)登基了,最好是干脆不讓他出生,因為那貨就是個坑弟小能手。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劇中胡善祥那個英年早逝的兒子可是大明有名的大冤種,在大明一眾奇葩皇帝中,太過正常的他總是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咳,扯遠了,拉回正題。
朱祁鈺,朱瞻基的次子,歷史上是吳賢妃之子,劇中是胡善祥的親生兒子。
劇中朱瞻基死后,年僅兩歲的長子朱祁鎮(zhèn)繼位,朱祁鈺比朱祁鎮(zhèn)小半歲,被封為郕王。
朱祁鎮(zhèn)在位期間特別愛作死,不懂軍事,卻偏要御駕親征,結(jié)果土木堡一戰(zhàn),他被敵人俘虜了,大明損兵折將,都城被圍,江山岌岌可危。
眼看大明就要亡于外族之手時,年僅二十二歲的朱祁鈺臨危繼位,命于謙為統(tǒng)帥,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守住了大明。
后來朱祁鈺采納于謙的建議,迎朱祁鎮(zhèn)回朝,封其為太上皇,幽禁于南宮,對他不敢說多好,但至少沒殺他。
結(jié)果幾年后,朱祁鎮(zhèn)竟然趁著朱祁鈺重病,發(fā)動了奪門之變,又重新坐上了帝位。
朱祁鎮(zhèn)復(fù)位后,朱祁鈺沒過十天就死了,朱祁鎮(zhèn)還下詔廢黜了朱祁鈺的皇位,并賜其謚號為“戾”,稱為郕戾王。
戾這個字,可是一個惡字,這簡直是將朱祁鈺定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且朱祁鈺死后,朱祁鎮(zhèn)也沒給他廟號,不許他葬入帝陵,就這樣,朱祁鈺成為了明朝唯一一位不下葬于帝陵的皇帝。
……………………
作者說:歷史上朱祁鎮(zhèn)是九歲繼位,《大明風(fēng)華》中卻是兩歲繼位;《北征前錄》中記載永樂帝
大明風(fēng)華(02)
最令人迷惑的是,朱祁鎮(zhèn)復(fù)位后,不但不吸取之前被俘的教訓(xùn),勵精圖治,反而變本加厲,行事越發(fā)暴戾,殺忠臣,為奸佞平反,為敵人立廟,把忠臣妻女賞賜敵國降將,種種行為,堪稱奇葩,讓人無力吐槽。
當(dāng)然,現(xiàn)在說那些還太早,畢竟此時才永樂十年,朱瞻基還沒大婚,胡善祥還只是胡尚儀手下一個不起眼的小宮女,至于孩子,就更是沒影的事了。
永樂十年,朱棣御駕親征阿魯臺凱旋回京,因為宮里沒有皇后,太子妃張氏就成了實際上的后宮掌權(quán)人,為了討朱棣歡心,太子妃命令心腹胡尚儀好生準備御膳,務(wù)必要讓朱棣滿意。
胡善祥自小就跟著胡尚儀做事,胡尚儀忙的腳不沾地,她自然也得陪著。
胡尚儀:“這個月皇上的一日三餐你都要盯著,不要偷懶,每道菜都要記下做菜人,我沒嘗過,一概不許上,聽明白了嗎?”
胡善祥:“姑姑請放心,善祥明白?!?/p>
胡尚儀:“嗯,今天倒是比往日應(yīng)的快,希望你不是只嘴上說說,要不然,小心你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