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物采買完畢,姜陽也不多耽擱,很快回返。
時至中天,姜陽自儲物袋中取出那枝珍貴的連理木,放在院落中擺放好。
此木到了現(xiàn)世更加晦暗不顯,竟連枝頭的靈花也跟著枯萎了,斑駁麻賴好似一枯枝,丟到地上都顯得不起眼。
而后他又掏出剛買來的其余四種靈物,分別對應(yīng)著方位擺好,待到天光落下,光采相燿之時,姜陽默默念咒引導(dǎo)靜靜等待,不多時果然見中間誕出一縷細(xì)如發(fā)絲的靈氣光點。
姜陽大喜,連忙取出一只長頸玉瓶,掐了個采氣訣,從中抽取了一絲泛著棕青之色的靈氣入內(nèi)。
順利的采得一絲靈氣讓姜陽內(nèi)心振奮,不過這絲靈氣得連采六十日才能湊得一縷,并且一日只能采得這么多,是個磨煉心性的過程,急也是急不來的。
往后的日子,姜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就在小院與后山兩點一線。
清晨去往后山,盤坐在皓玉白泉旁,在紫蓮上采集那淳元,正午之時便回到自家院落之中,對著天光采集靈犀。
剩下的時間他便掏出那《通仙道章》來讀,又或是持劍演練,精進(jìn)劍道,一天中的時日都排的滿滿的,非常充實。
在這個過程姜陽的道心也漸漸安定下來,甚至有些享受起了這個過程。
道經(jīng)在心中流淌,他隱隱感覺到或許采集天地靈氣的這一環(huán)就是古仙修‘筑基’的過程之一。
他甚至猜測如若靈氣采集完畢,筑基入道對他來說再也同樣不是困難。
采得的每一絲靈氣都會讓他對自身道途更加熟悉一分,明明未曾有一天入定修行,姜陽卻覺得自身道行有了長足的進(jìn)步。
服氣養(yǎng)性之道,既服氣求性又以神通養(yǎng)命,兩面同為一體,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命皆修。
時光匆匆,不過轉(zhuǎn)瞬之間,整座扶疏峰到處都留下了姜陽忙碌的身影。
一年多得時間里,殘枝生花,草莖抽芽,去到后山的路上被他踩出了一條通幽小徑,泉邊的皓白玉石因他落座變得光滑無比。
一切仿佛從來未變,又好像時刻在變。
‘夭桃秾李’不斷地發(fā)揮著神妙,使得姜陽的面容更加精致,一身氣質(zhì)也有明顯的變化,其中最大的改觀就是‘靜’。
他只是站在原地就給人一種安然閑適,明澈清朗之感,恍若道仙真修,出塵于世。
“終于圓滿了。”
泉邊,隨著最后一縷靈氣落入瓶中,姜陽目光閃爍,心思悸動。
玄黃色的淳元在瓷壺中溢滿,棕青色的靈犀于玉瓶中閃爍,容器中如此喜人的靈氣令姜陽生出絲絲笑意,打破了一身沉靜氣質(zhì)。
一年多得到處忙碌總算得了令人心滿意足的收獲,他終于可以著手閉關(guān)突破了。
這段時間采得天地靈氣并不是在耗費時間,姜陽認(rèn)為早在采集第一縷靈氣得那一天,他的‘筑基’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如今閉關(guān)不過是在踐行自身道行,做那臨門一腳罷了。
不需什么靈物輔助,也不用什么筑基丹藥,通通都用不著。
若不是此地空蕩,又要向上報備,他甚至想要原地突破。
“走!”
念及至此,姜陽將兩瓶靈氣封存好,便沖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