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招孫在來到沈陽前,便知道南兵有一天會和遼鎮(zhèn)兵戎相見,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如此之快。
即便是躺在地上的這個兵士真偷了遼人糧食,打傷了百姓,按律當斬,也輪不到這伙暴民來殺!
而且這些鬧事的也不是真正的百姓,很多人都是士兵假扮,遼鎮(zhèn)咄咄逼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真正觸及劉招孫底線,也是讓他不能忍受的,就是朋友的背叛。
外部敵人再怎么強大,只要自己內(nèi)部不亂,終究還有回旋的余地。
劉招孫對康應乾一直不錯,劉綎死后,他開始將監(jiān)軍大人看作是長輩一樣,很是尊重,一度將他作為東路軍在文官體系中的后援。
沒想到此人還是兩面三刀,四處下注,只把武人當成交易的籌碼。
雖說相互利用是官場常態(tài),只是康應乾現(xiàn)在的變化,讓他很不適應。
康應乾不知劉招孫已看破自己,還在喋喋不休勸說他退出遼東。
“招孫,眼下遼人洶洶,白桿兵是擋不住的,本官和你義父是故交,才給你指點這些,給遼鎮(zhèn)陪個罪,經(jīng)略大人不是給你三萬兩銀子嗎?發(fā)些給遼鎮(zhèn)幾位大人,以后就別再待在遼東了,帶著這些南兵和川兵,回關(guān)內(nèi),西南不平,朝廷即將用兵,說到底,這南兵就該留在南方,”
劉招孫冷冷望著這位整治掮客,一言不發(fā),康應乾繼續(xù)道:
“賢侄若是年輕氣盛,抹不開臉面,本官便去給你當這說客,也不至于傷了兩軍和氣,”
劉招孫再也忍受不住,怒道:
“無令調(diào)兵,我們離開遼東,朝廷怪罪下來如何?再說,這些難民怎么辦?”
“難民?”
康應乾愣了一下,充滿同情的望向劉招孫,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你還真把自己當成彌勒佛轉(zhuǎn)世了,幾百萬遼民,你能救下幾個?至于朝廷,朝廷眼下倒想著你們回去,你們繼續(xù)留在遼東,若再立功勛,如何賞賜?對了,京師已有消息傳來,當初許諾的斬奴酋貝勒,賞銀八千兩,各兵士亦有賞賜,這筆錢,圣上恐怕不想出嘍!”
劉招孫早知道萬歷老皇帝自私吝嗇,卻沒想到會如此不要臉,將士們在前線浴血拼殺,兵餉拖欠也就罷了,連許諾的賞銀也沒有。若真是這樣,這大明也沒什么值得守衛(wèi)的了。
康應乾的家丁從遠處跑過來,低聲說了句什么,康應乾臉上表情轉(zhuǎn)換,轉(zhuǎn)身對劉招孫道:
“賢侄,家丁剛才稟告,沈陽北邊來了支遼兵,好幾千人,當是賀總兵人馬,本官與他談,總比他帶兵過來談要好些吧?!?/p>
先是所謂遼民來南兵大營申冤鬧事,遼鎮(zhèn)兵馬接著出來主持公道,以后即便是鬧到朝廷,南兵也是百口難辨。
果然是好手段,今天之事若說沒內(nèi)奸策應,劉招孫是不信的。
他甚至懷疑,除了康應乾,他身邊還有其他人也被遼鎮(zhèn)收買。
此時康應乾以為勝券在握,得意望向劉招孫,竟然絲毫沒有文官的常見的矜持,這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
“康大人,你不是一直想離開沈陽,去京師謀個外放?有劉某這個投名狀,遼鎮(zhèn)肯定記你大功,朝中還有人替你說話,你去江西為官的心愿,也能實現(xiàn)了,”
康應乾沒想到劉招孫會說出這話,鼻孔哼了一聲,一臉不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