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口茶,對帳外的衛(wèi)兵大聲道:
“召朝鮮使者和袁大人,過來議事!”
吳霄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他隨手拿起本《資治通鑒》,津津有味看起來,正好翻到秦孝公披荊斬棘拓土千里。
他前世便有夜讀的習慣。
穿越后,這個習慣被保留下來。閑暇之余,便手不釋卷。他讀書很雜,從話本小說看到程朱理學。
吳霄領袁崇煥來到中軍大帳,劉招孫剛好讀到商鞅變法,口中念道:
“孝公曰:“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開原體系已經出現腐敗和叛亂的苗頭,劉招孫不是商鞅這樣的大才,以他一個程序猿的認知,面對這樣紛亂的形勢,只感覺一團亂麻,不知從何下手。
想到這里,不由誦起王安石那句著名詩篇: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趁著自己威信尚在,能令政行,必須趕緊采取行動!”
思緒翻飛之際,吳霄在帳外喊了聲,他驚醒過來,知道是袁崇煥他們到了,連忙招呼進來。
一個身材微胖的朝鮮商人朝劉總兵行了禮。
不知是不是因為金虞姬的關系,劉招孫現在對這個民族沒以前那樣厭惡,笑著拱手還了禮,招呼那朝鮮人坐下。
袁崇煥在旁邊坐下,他第一次參與劉總兵機密議事,知道平遼侯是把自己當成了心腹,決定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朝鮮胖商人捧出盒高麗參,向劉總兵傳達綾陽君心意。
劉招孫笑著接過高麗參,將木匣放到那本《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上。
兩邊寒暄幾句,很快進入了正題。
綾陽君現在被國君猜忌,處境艱難,隨時可能被光海君處死。
所以他決定先發(fā)制人,發(fā)動政變,驅逐光海君。
胖商人表示,他家主人希望平遼侯屆時能從寬甸進軍。
大軍渡過鴨綠江,威逼平壤,與綾陽君的政變遙相呼應。
相比歷史上的天啟二年政變,此時的綾陽君羽翼未豐,所以才會求助劉招孫。
萬歷提前駕崩,上前宣旨后,劉招孫便提醒他大哥魏忠賢,讓他保護好新皇帝,女人丹藥什么的要離遠一點。
朱常洛已經活了一個月,看樣子還要繼續(xù)活下去。
大明以后有沒有天啟和崇禎,現在已經成了個問題。
穿越者改變了大明歷史,現在連朝鮮政變也要提前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