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朱由校喪禮結束不久,在百官勸進之下,六月二十八日,信王朱由檢在太和殿舉行即位儀式。
三大殿曾于萬歷二十五年遭受火災,之后萬歷皇帝對其不斷進行修葺,從萬歷到泰昌再到崇禎,中間經歷萬歷三大征、薩爾滸大戰(zhàn),不管在任何艱難時刻,紫禁城內的大興土木都沒有停止。
象征最高皇權的皇極殿,不久前杠被東林賊人焚毀,而除了三大殿,其余宮殿都不適合舉行登基這樣的大典。
或許是先皇庇佑,正在禮部鴻臚寺官員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時,崇禎元年六月二十五日,太和殿最先修葺完畢。
太和殿規(guī)格稍低于皇極殿,不過事急從權,在平遼侯的倡議下,在太和殿完工三天后,新皇登基大典如期進行。
不過,如此匆忙,讓籌劃登基儀式的官員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二十八日,禮部堂上官、侍班史官、導駕科員、殿班御史一行人等,分東西兩行排列。
朱由檢身著日月星辰袞龍袍來到太和殿,平遼侯率百官進賀表,向十二歲的新皇帝賀喜。
在一行人等簇擁下,朱由檢由太和殿來到中極點,侍班官兩旁面駕一躬,侍立于簾下,簾子卷起,朱由檢從中徑登上九級寶座。
在一系列繁瑣到足以讓人絕望的禮儀全部結束后,新皇帝的登基儀式終于完成。
六月三十日,朱由檢頒布即位詔書,向天下臣民宣告“
“驚聞神京變故,凜念承祧之重,而平遼侯、文武群臣及軍民耆老合詞勸進,至于再三,辭拒弗獲,乃仰遵遺詔,于六月二十有八日袛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
此外,新皇帝還著重褒獎平遼侯策立之功,加特晉左柱國、加太傅,歲加祿米三百石,原蔭武職伊男,升一級世襲,兼兵部尚書。詔書不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新皇帝的詔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諭太傅:平遼侯親受先帝遺詔,靖難討賊,輔朕沖年。今四海不平,南北多警,尚需太傅匡扶之功,國家大事,一切付托太傅。太傅精忠大勛,朕言不能述,官不能酬,惟我祖宗列圣,必垂鑒知,陰佑太傅子孫,世世與國咸休也·······”
最后,詔書宣布明年年號為天啟元年。
關于年號的選擇,其實是經過一番斟酌考量的。
六月二十五日,內閣呈上四個年號供朱由檢選擇:
一是“乾圣”,朱由檢說“乾為天,圣則安敢當?!?/p>
二是“興?!?,朱由檢說“中興甚好,亦不敢當?!?/p>